华夏时报()记者 冯樱子 北京报道
中国保险业历经40余年的发展,从高速扩张逐步进入高质量发展。人身保险市场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出现了许多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变化和新挑战。
9月26日,以“重构增长新逻辑”为主题的2023第六届华夏时报保险科技论坛在北京召开。北京人寿副总经理雨浓介绍,如今,人身保险市场面临经营模式的争议、客户需求的变化、科技创新的进步等等。
面对新情况、新变化和新挑,雨浓表示,保险业已从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保险业的增长已从机会驱动转向能力驱动,竞争方式、服务供给和企业管理能力将成为发展的主要驱动力。
高质量发展企业具备三点核心要素
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复杂多变,正处在中国宏观环境和保险行业深度转型爬坡的特殊时期,人身保险市场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银保监会合并后,延续了严监管态势,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聚焦股权、资本、资金运用等方面,从分业监管到功能监管的转换,有效整合了监管资源,减少了监管空白。监管从公司治理、关联交易、保险业务、保险产品、资金运用等方面发布多项政策新规,旨在回归保障、创新变革、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
随着一系列严监管措施逐步落实、各项规章制度不断完善,对于保险公司的经营管理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如“分类监管办法”“产品信披新政”“消保新政”等等。面对当前的政策导向、监管环境,唯有稳扎稳打、精耕细作、深耕价值、适度创新、有效协同,才能够实现长期稳健发展。
雨浓表示,保险行业要在监管的导向下,紧紧围绕主业,在负债端满足客户真实需求,在资产端坚持审慎经营,要坚持工匠精神,在细分市场,走特色化发展之路,对经济、对社会、对消费者、对未来负起责任。
中小寿险公司更要做到“有序”经营,顺应国家的导向、符合监管的要求,找准行业定位、尊重发展规律、聚焦保险主业、服务客户所需,为社会创造效益、管好风险、提供保障,发挥保险的功能和价值以促进社会稳定。
从变革中脱颖而出的险企经验,雨浓总结保险公司高质量发展三点核心要素。首先是“精细化”和“特色化”。高质量发展追求实现发展质量、结构、规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统一,回归保障本源,从为客户创造价值的角度出发,主动发现、善于创造、精准把握不同类型客户的需求,提供优质的风险保障服务。通过细分市场,走特色化发展之路。
同时,回归本源、效率为先。从粗放发展到效率为先,从业务模式和运营模式上进行改变,从效率的提升获得效益。回到为客户创造价值的本源,做到为消费者提供“真需要、用得到、帮到您”的保险保障与保险服务。
另外,资债平衡,稳健发展。在经济持续动荡、利率中枢下行的市场环境下,以及发展长期储蓄、发力养老金融的业务导向下,保险资金的跨周期资产配置和长周期价值防御优势逐步显现,资债平衡与资产的配置与投资以长期性和稳定性为主旋律。
保险需回归本源
保险走过高速发展的40年,逐渐进入存量市场,要真正回到以客户为中心,发挥保险的本源保障功能,为客户创造价值,自身才能得以发展。
“保险要回归本源,切实为客户创造真正的价值。”雨浓表示,行业以往的粗放经营,并不能真正了解到客户的“真需要”,也很难提供“用的到”“帮到你”的产品与服务。本轮行业转型,保险公司又回到了相对一样的“起跑点”,以为客户创造价值作为破局点。
同时,对于保险未来的发展,雨浓还提到,“健康中国”建设与老龄化社会的“加速进入”,为保险业发展提供了天然土壤。
综合多家机构预测,到2025年,我国健康服务产业规模预期达11.5万亿,养老产业规模达到12万亿,将有2.1亿老人进入养老消费阶段,中国健康险市场保费规模达2万亿,这为保险业在负债端和投资端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空间。
在负债的产品端,重疾、医疗、护理、失能、养老、传承等,满足居民的健康、养老、财富保障诉求;服务端,线上问诊、健康评估、慢病康复、居家照护、养老社区等,满足居民的防、识、控、治、养等健康和养老服务诉求。
传统保障和健养服务的融合与转化,能够让保险公司为客户提供“健康、养老、财富”的闭环服务,在提升客户的满意度、忠诚度和长期留存率的同时,实现客户价值和公司价值的共同增长。
在投资端,鉴于保险资金规模大、成本低、期限长、追求长期稳定收益的特点,保险资金与需长周期投入和运营的养老及健康产业之间契合度高、匹配度良好。截至目前,多家保险公司以自建,或投资参、控股等形式,投资于养老社区、健康管理产业、生命科学产业等,一方面促进了产业发展,另一方面促进了相关产业与保险保障的协同。
此外,雨浓提到,数字化技术的兴起,重塑传统业务模式,大力提升经营效率。
金融科技,将成为保险业发展新助力。数字化、智能化技术频出且迭代速度快,除了应用于传统的风险管控、合规管理、数据安全、网络安全等方面,更多的是从业务经营管理角度出发,将数字化与业务融合,借助数字化在全面数据采集、海量数据处理、智能数据分析等方面所带来的新的可能性,重塑传统业务模式,通过数字化地转型撬动和重塑业务战略与业务模式。
在销售端,场景化、平台化的保险产品和服务快速涌现,通过赋能代理人线上招募、培训、展业、服务和管理,使代理人可以在全媒体、全渠道、全场景下接触客户,进一步改善销售效率。
在承保端,利用数字化创新和移动交易让客户体验更便捷,增加消费者粘性;在理赔端,嵌入保险科技,实现自助理赔和一键赔付,大大简化理赔流程。通过提升平台、生态、技术、工具等方面的支持体系,提升线上效率,使得活跃的前台与中后台互为赋能。寿险增长驱动力逐步从人口红利向科技红利的转型,开启了线上与线下融合的新模式。
“寿险业的机遇与挑战并存,作为新型寿险公司,北京人寿清晰认识到自身禀赋和短板,对于市场的新动向和新趋势具有天然的敏感性和适应性。”雨浓表示,北京人寿未来将保持战略定力、应对挑战,快速把握市场新动向,利用新思维、新技术、新模式,找准细分市场拓展市场空间,充分利用优势资源,走出自身发展之路。
未来康养产业是重点发展支柱战略
北京人寿在筹建期和2018年开业之初就结合宏观经济形势和行业产业发展趋势,研究制定了“1236”的整体发展战略,其中“2”是指两条战略路径——“保险主业发展”+“康养产业发展”。
雨浓介绍,未来康养产业是北京人寿的重点发展支柱战略,战略上公司将采取轻资产模式,通过康养子公司整合梳理公司的医养服务资源,以此为抓手更好的实现公司的战略目标。
雨浓表示,北京人寿积极发展康养产业的另外一个重要目的,是践行“北京人寿、身边亲人”的服务宗旨,积极探索提升健康管理、养老服务品质,致力于分阶段逐步构建“首善客户服务体系”,为北京人寿客户提供更为优质和有效的服务。
康养子公司作为未来公司客户服务体系建设的核心平台与重要载体,帮助北京人寿整合康养类战略合作资源,重点聚焦健康管理、安心养老、康养服务三大服务板块,通过集约化和专业化管理模式,深入康养服务产业链,建立专业的客户服务运营能力,帮助北京人寿实现品质管理和控费降费的同时,探索以客户为中心,以五大场景为核心的营销新模式,解决客户需求的同时带动保险业务增长。康养子公司将承担起北京人寿回归保障、转型发展的战略性使命,促进公司保险主业与健康养老有机融合发展。
北京人寿坚持“保险+康养”战略方向,2022年获监管部门批准,全资设立了“北京人寿康养科技有限责任公司”,2023年出资成立了“北京惠民养老科技有限公司”,目前已初步建立覆盖“国家、省市、区县、街道”四级养老服务能力,今年将围绕“医、康、养、保”一体四翼发展规划,搭建服务首都人民的“首善康养”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