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聚环保吧 上周在三聚环保莫名其妙涨停之后,终于忍不住写点东西,雪球上写了一篇《三聚环保的风险解除了吗?》

上周在三聚环保莫名其妙涨停之后,终于忍不住写点东西,雪球上写了一篇《三聚环保的风险解除了吗?》网页链接,第一次发长文,有点诚惶诚恐。幸亏球友不弃,几天的点击就达到了173万次。

上周在三聚环保莫名其妙涨停之后,终于忍不住写点东西,雪球上写了一篇《三聚环保的风险解除了吗?》网页链接,第一次发长文,有点诚惶诚恐。幸亏球友不弃,几天的点击就达到了173万次。文章发表了没多久,三聚环保就公告了林科先生辞任总经理的消息。周围的小伙伴心里也是七上八下,网上也是众说纷纭。于是又写了一篇《三聚环保要开启新征程了?》,网页链接,两篇文章都以提问为篇名,又觉得自己是否有点哗众取宠了。

跟踪三聚比较久了,身边朋友们持有的也有几个,碰巧也认识几个三聚的人。大家在一起经常谈论。去年7月国资刚入驻时大家都充满期待,包括我。后来随着事态的发展,大家的心态也在悄然发生变化。股价从一开始的反弹到后来的持续阴跌。从去年10月底大盘见底反弹至今,三聚环保逆势再次腰斩。这不能不让长期持有的朋友们心中郁结。股票投资就是如此,如果认定它好,那就不能太受到股价波动的干扰。如果它不值这个价钱,无论多低,都应该卖出。虽然我也憋了一肚子火,但权衡之下选择坚守。

三聚环保在网上被黑,一开始是因为其项目真实性,后来就是它的黑科技。大家都很难想象这么一家创业板公司,能有什么改变换地的牛逼技术出现。加上林科先生诱导性的宣传,使得身在其中的股友们觉得自己寻到了一个无价之宝,而身处其外的股友们又觉得事出反常必有妖。大家各自觉得对方不了解情况。

现在来看,双方各有道理。三聚环保的几个颠覆性技术,悬浮床是重油炼化里的革命性技术,低压/等压合成氨技术是合成氨领域里的开创性技术,生物质液化虽是悬浮床应用的延伸,但在绿色能源领域里是开创性的技术,炭基肥则有可能改变国内化肥行业的生态。但是,什么事情都怕说但是。但是这些技术各自都有各自的问题。

首先说悬浮床。

林科先生一直高调说三聚的15.8万吨悬浮床是世界唯一实现长期运行的悬浮床工业化装置。事实是如此吗?15.8万吨是处理中低温煤焦油的产能,是加工重油的产能吗?拿中低温煤焦油的产能转嫁到重油产能,这是林科惯用的伎俩。实际重油的产能只能达到9万吨。最近改造成地沟油之后,产能就只有6万吨。这还是在不检修的情况下。再有,工业化示范装置中,国外炼化巨头没有长期运行的万吨级工业装置吗?安尼的装置又是什么呢?林科先生股东会提到安尼的百万吨装置发生爆炸,但我们要知道,三聚还没有百万吨装置呢。但这是不是意味着三聚环保的悬浮床就没有它的优势了呢?也不能这么说。三聚环保的悬浮床的优势在于,它对重油的适应性更好,催化剂更便宜,经济性也更好。安尼的悬浮床只能适用于相对优质的重油,而对于类似于克拉玛依的高钙稠油其实也无能为力。再者其催化剂价格昂贵,虽然重油液化率提高了,但并不经济。所以仅仅从万吨级工业化示范装置来说,三聚的悬浮床也要优于安尼。悬浮床技术虽然是大杀器,但百万吨尚未开车。有安尼的装置爆炸在前,国内几桶油等龙游开车成功之后再谈,这不算很过分吧?所以,对于悬浮床来说,百万吨商业化项目已经在成功的路上,但还没到宣布的时候。或许明年此时就成功了呢。但至少不是现在。

再说低压合成氨。

国内合成氨行业在方向上选择了与国外不同的路线。国外是走低压路线,这样单位能耗较低,但氨净值也低。而国内则更强调产量,走高压路线,但牺牲了经济性。最近几十年由于市场经济的深入,市场越来越强调经济性,因此高能耗不经济的高压合成氨自然就没有了竞争力,低压合成氨就逐渐成为一种趋势。其实美国在80年代末就已经开发出䄦基低压合成氨。只是不知道基于何种原因一直没有大范围推广。国内研发低压合成氨的公司有不少,有些在技术上已经接近了世界领先水平。那么三聚环保开发的低压合成氨的优势又在哪里呢?首先是压力更低的情况下实现了高的氨净值。按公开信息,其标定压力已经达到10Mpa的水平,氨净值达到了15%以上。这是一个很高的水平。在装置开车过程中,将反应压力进一步降至8MPa以下,氨净值仍然很高,可以说已经达到了等压合成氨的水平。在2019年9月24日公开的专利中,三聚环保公开了分段等压氨合成工艺,第一阶段采用铁基催化剂,第二阶段采用钌基催化剂。而在宿迁项目已经开车的今天,该专利其实已经具备了产业验证的条件。等压合成氨属于合成氨行业里真正的突破性进展。反应压力的降低将降低吨氨的综合能耗,取消压缩机则将进一步大幅降低成本。其次,更低的压力降低了对设备的要求,进而降低了建造成本。成本优势就是最大的优势。但美中不足的是,三聚的合成氨催化剂需要用到钌,而钌在全世界的储量和产量都很低。钌的价格在过去两年价格已经翻番,每吨价格已经高达7000万以上。如果三聚环保后续大规模推广钌基低压合成氨,对钌的供需关系将产生重要影响,或将进一步推高钌价,进而增加成本。

合成氨这块还要附带说一下氨分解。今年三聚环保可能一直想蹭热点吧,上半年又搞出一个氨分解概念。氢能利用最近十几年一直是新能源领域里一个热门领域。氢气具备高渗透的特点,普通材质的容器在高压下容易渗氢导致脆化。而氢气虽然单位重量放热最大,但由于密度低,运输成本相当高。氢能利用上如何实现氢气的储存和运输始终是一个无法绕过去的门槛。而氨储氢较高,液化压力只有1MPa,液氨中的氨净值甚至还高于液氢,因此是一个相对经济的氢能利用形式。而三聚环保使用钌作为催化剂搞出来的合成氨,其可逆反应即为氨分解。三聚环保在9月20日公开了固体氧化物氨燃料电池专利,9月24日公开的专利中同时公开了一种氨分解催化剂,以及氨燃料电池及电动装置,申请日分别为2019年6月21日、6月19日和6月20日。申请后这么快就选择公开,难道是要有什么布局?

生物质液化。

生物质液化是三聚被黑的最严重的领域,将其等同于水变油,客气点的说是草变油。生物质液化技术在70年代就已经实现了突破,50年里各个国家都在进行研究,各国在研究路径上各有侧重,但至今尚未取得产业化方面的突破。无法实现产业化的最大瓶颈并不是技术上的,而是经济性上。例如采用生物质热裂解,然后再合成方式合成生物质油,其成本在万元以上,除非高额补贴,否则非常不经济。三聚环保的突破,主要是突破在经济性上。7月份鹤壁的悬浮床成功利用地沟油产出了二代生物柴油。很多人说,地沟油不是秸秆,不是一回事。其实了解的人自然知道,虽然不是一回事,但很多地方并不绝对。固体生物质是无法进入反应器的,必须经过浆化处理。三聚之前已经公开了不少关于固体生物质两次压缩制浆的专利。地沟油加工的成功,其实是为固体生物质直接液化打开了一个大门。从6万吨放大到30万吨,相对9万吨放大到100万吨要小。并且反应温度和压力均大幅下降,风险相对要低得多。9月份成立的鹤壁生物质项目公司应该是生物质燃油的可商业化推广装置。该装置开车成功后,或者可以期待生物质直接液化的大规模推广。

炭基肥领域。

三聚环保吧 上周在三聚环保莫名其妙涨停之后,终于忍不住写点东西,雪球上写了一篇《三聚环保的风险解除了吗?》

在技术上最为确定的炭基肥领域,居然成了一个最让人不省心的领域,这不禁让人感慨人的作用如何强调都不过分。炭基肥号称可以改善土壤的团粒结构,改善土质,可以提升农产品的品质,优点很多,看似已经是化肥史上的革命性产品了,那么为什么推广了两年仍这个鸟样呢。炭基肥技术并没有技术上的风险,并且也已经建设了数套装置。至今已开工的20余套装置仍在停摆中,这到底是出现了什么状况呢。股东会上三聚称今年的400万亩仍在示范,据称要形成口碑,有了市场推广才去推广。搞了半天,原来是卖不出去啊。不是说好东西不愁卖吗,为什么号称效果很好的炭基肥没人买呢?林科先生在以往介绍炭基肥时,只是强调了炭基肥的增产作用,而从没说过炭基肥的施肥量。炭基肥3万吨炭生产5万吨肥,炭基肥中的肥料比例仅仅40%,而三聚在测产报告中称,在有效施肥量减少10到15%的情况下实现了正常。看出来没有,有效施肥量。所以北大荒的年报中提到炭基肥,说在按等有效施肥量来比较,炭基肥确实有增产效果。但按照等量化肥来比较,炭基肥则有减产效果。三聚环保一直强调他们的炭基肥的售价与普通复合肥的售价相当,但从没没告诉你,单位面积施肥量是普通复合肥的两倍,也就是化肥投入要达到2倍。也无怪乎没有人会去买。是否增产要等收割,而能增产多少在各家地块则受到太多外在因素的制约。因此左右买炭基肥都像一个不划算的买卖,并且施肥方法复杂,一般的小家小户,会喜欢如此折腾吗?

持有三聚是如此心塞,在过去的两三年里无数的投资者割肉离场,到底坚守是否真的措了呢,三聚环保是否真的值得我们坚守呢?对此我期望三聚在以下方面能有所突破:

第一是尽快盘活应收账款,确保在建项目尽快完工。目前来看,国资还是希望将新老项目划断,不希望三聚在未完工垫资项目上继续大笔投入。希望将存量应收转让以换取项目建设资金实现项目收尾。但海淀国资的风险隔离措施在当前的金融环境下却并不好实施。对于国资是风险资产,对于银行来说也是。如果银行计提了较大的风险准备,那么应收转让利率必然很高,这样将大量侵蚀三聚利息。如果等第一套装置开车后再转让呢?此时技术示范风险已经消失,经济性已经得到验证,此时再转让,金融机构的贷款利率相对高得多,那么三聚是否还有必要进行转让呢?在纠结中应收始终没有得到盘活,或许就纠结在示范技术没有开车成功上。合成氨开车成功只差标定,对于最后一套未开工的合成氨项目,是否应该尽快启动呢?虽然说三聚环保在合同签订之初签订了回款条件,但条件都是可以改的。适当赔偿时间成本促进尽快回款,当前比什么都重要。三聚的资金一旦充裕,其净资产回报率相对这些利息来说要高得多,所以快速回款就显得格外重要。

第二是尽快将贸易预付款回收。供应链金融当前来看是非常失败的,大量占用了三聚宝贵的资金。当前仍有17亿的贸易预付款没有收回。能否期待尽快收回这些预付款呢?17亿对于当前的三聚真的是雪中送炭。

第三是尽快适应国资控股的现实,快速实现角色转变。以往民企期间想怎样就怎样,做错了就再来一遍。国资控股了,国资要为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负责,做事不能再任性了。可能少了一点狼性,但多了一份沉稳。尽快接受这一现实,快速调整自身角色,最大程度发挥混合所有制的优势,加速三聚的发展时正理。

第四是要敞开心胸,真心物色行业里的优秀管理者。三聚在技术储备上做的非常扎实也很优秀,这得益于林科先生李林先生的杰出工作。但三聚现在需要更多在企业战略上高瞻远瞩,能够带领三聚走向伟大的领军人物。三聚既有的管理层堪称优秀,但公司在发展,发展得比管理层更快。管理层如果落伍了,那么是否应该心胸开阔一点,让更优秀的人来接棒呢?

管理上的几个期待之外,对于三聚公司,还有几个具体的建议。

第一是要拓展与工程公司的实质性合作。我注意到在龙油悬浮床项目上已经开始了这样的合作。但这样的合作可以更多一些。合成氨示范已经成功,合成氨改造后续还要涉及大量的资金投入。而三聚的技术如果有市场缺资金,那么实力雄厚的央企工程公司是必须要争取的合作伙伴。三聚只需要提供其中的技术包和核心设备,其他均让利给合作方,最大速度开足马力拓展项目。自建项目上也同样适用。

第二是适应国资的做事风格。我时不时听到三聚对国资的某些做法颇有微词。微词不能说国资没有问题。但我们的抱怨没有任何作用,反而可能恶化关系。我们尽可能推动国资来改进一些做法,但更多的是应该适应国资的风格,调整三聚环保自身的业务流程,最大程度发挥国资的作用,减少其不利影响。国资的管理层属于行政干部,更注重流程正确和政治正确,延误不确定性。三聚如果想最大程度争取国资的支持,必须要以正确的流程消除或者界定项目的不确定性,最大限度了解国资管理层的真正关注点,这样才能避免不必要的流程反复。

第三是关于炭基肥推广。炭基肥的高投入和粮食增产之间,有一个生产周期的错期。在农民选择炭基肥加大了化肥投入时,却无法预见粮食一定达到增产预期,这一预期受到多种不可抗因素的影响,比如天灾人祸,比如粮食价格的大幅波动。对于单一散户农民而言,这种不确定性足够大,使得他们前提投入成为了风险投资。人都是延误风险的,农民也不例外。唯有规模化种植的品牌农产品供应商,规模大道足以抵消个体不确定性,炭基肥的效益才能得以体现。并且炭基肥的品牌效应需要一批有影响力的用户才能得以确立。全力推进与这些大客户的合作示范,示范带来的经济效益才能促使更大的订单出现。订单有了推动炭基肥的项目开工,这才是一个良性的循环。

第四是关于悬浮床和生物质油的后续推广。我们知道打印机厂家的打印机往往是不挣钱的,卖的非常便宜,但打印墨却很贵。打印机是一次性投入,但要使用打印机就需要不断更换墨盒。悬浮床和生物质油的推广也可以是这种模式。作为一个单元技术,悬浮床甚至可以独立成块进行股权合作,顺利将悬浮床的技术变现。生物质油也是一样。

正在打字时,看到三聚今天的股价又有点涨了。这在最近几个月的持续弱势下跌中也是难得的强势了。三聚的几个示范技术陆续验证完成或者接近完成,而自建项目正在筹备准备开工。最黑暗的日子或许已经过去,但未来是否那么光明,则不是都那样理所当然的。路都是一步步走出来的,对此我们还是应该时刻谨慎,不要再走向歧路。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三聚环保的管理层面对的问题错综复杂,不是我们几个小散户随便叨叨就能改变的。我们也只是做我们能做的罢了。

$三聚环保()$

现在最火的发帖平台

土地证的全称 《国土证》与《房产证》的区别

2024-5-30 0:04:57

现在最火的发帖平台

土地证的全称 报批报建知识小贴士—国土证

2024-5-30 1:04:32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