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堆畅销书中,我不由自主地选择了它——英国作家克莱儿·麦克福尔所著的《摆渡人》。因为新奇的书名、因为魔幻的内容介绍、因为正好契合了我对“渡”的长久思考。“如果命运是一条孤独的河流,谁会是你灵魂的摆渡人?”我开始去书中探寻答案。
书中讲述了15岁的单亲女孩迪伦勇敢地踏上一列火车去寻找生父,不料突然发生交通事故,当她爬出失事残骸时,却发现世界已经变成一片荒原,而幸存者好像只有她一个,神秘男孩的出现将她带离了事故现场走向无边的远方,当她逐渐明白自己才是唯一的遇难者之后,迪伦并没有悲观颓废,而是跟随上帝派给她的摆渡人崔斯坦,越过荒原、高山、沼泽地、恶水湖……,最终,迪伦突破了自我,实现了灵魂的摆渡。正如书的背面所介绍那样“这是一个史诗般的动人故事,它令人激奋、恐惧、温暖,回归人性,引人深思”。
读完这本书,带给我的不仅是感动和温情,还引起了我对“渡”的些许思考与共鸣。“渡”是一个充满哲理与禅意的字眼,特别是在看完《摆渡人》后,这个字如魔入心,挥之不去,一直在思考“何为渡、如何渡、渡向何处”的内在联系,感悟“他渡、自渡、渡人”之间的天道循环。
一、何为渡?
我理解的“渡”是洗涤灵魂、救赎命运、引领方向、答疑解惑、克难扶助;“渡”是以爱为舟,由此岸驶向彼岸;“渡”既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修为,更是一种境界。
渡人,就是把人从现实的此岸引领到理想的彼岸;自渡,就是以己之力摆脱困境实现升华。正如书中的摆渡人崔斯坦,他的职责就是引领、保护每一个灵魂穿过充满魔鬼的荒原,从而到达天堂,这样的任务周而复始、无限循环。
二、自渡的两分法——“天渡自渡者”
汝欲渡人,必先自渡;若要天渡,终须自渡。我想,“越努力越幸运”或许就是“天渡自渡者”的现实诠释。
自渡要心向彼岸。彼岸即目的地。做人要有目标,做事更要有目标,目标指引方向,目标引领前行。自渡者要问己问心,弄清楚想要到达的彼岸在何处。此岸或许是现实的、是客观存在的,但彼岸却是未知的、是可以通过努力到达的境地。有一种彼岸叫天堂、有一种彼岸叫幸福、有一种彼岸叫清净、有一种彼岸叫信仰、有一种彼岸叫富有、有一种彼岸叫美好、有一种彼岸叫强大……心之所向、志之所趋,无远弗届;艰难困苦,穷山距海,不能限也。
自渡要选好渡口。渡口即航向的引导站。心中有彼岸,人生才有渡口。人生的渡口有许多,红尘渡口、灵魂渡口、感情渡口、事业渡口等等。有人从渡口上岸、有人从渡口出发,有人在渡口觅渡,有人在渡口洗尘。如此种种,古往今来,川流不息。大江东去,梦回千载,历代的文人志士在岁月的长河中摆渡。屈原站在生命的渡口,在惊涛骇浪中立下“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宏愿,结果以死明志,悄然而去……李白官场失意,在纵情山水间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渡口,高呼“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于是,中国历史上少了一位以笔为刀的政治家,却多出了一位以文唤天的诗仙。
自渡要打造船只。船只是用来到达彼岸的工具。在工作和生活中,只有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智慧,才能打造用于自渡的“船只”。我们欣赏顺势而为的智慧,更钦佩逆流而上的勇气;我们欣赏等风来的从容,更钦佩追风去的果敢。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不一定都能幸运的遇到属于自己的崔斯坦,但至少我们都可以努力做自己灵魂的摆渡人,不断突破自我,不屈服压力,不畏惧困难,不甘于平庸,以奋斗加学习,不断提升自己,打造能乘风破浪到达理想彼岸的船只。
三、渡人的辩证法——“渡人如渡己,渡己亦渡人”
渡人与渡己是辩证统一的,渡人如渡己,渡己亦渡人。帮助别人实际上是在提升自我,实现自身的价值;而提升自己又可以更好的帮助他人。正所谓“长存渡人之心,方可渡己之难”。
人生的旅途中避不开坎坷与磨难,我们总会遇到自己的“摆渡人”,他也许是你的亲人、老师、领导或朋友。亲人是为我们辛勤付出的摆渡人,渡人从青涩走向成熟;老师是为我们传道授业的摆渡人,渡人从无知走向有知;领导是为我们提升能力的摆渡人,渡人从弱小走向强大。但真正能成为你命运的摆渡人,或是心灵导师、或是灵魂伴侣,或是信仰寄托,就像崔斯坦一样的灵魂摆渡人,如能有幸遇见,应珍惜。
渡人者既要修己修心,还要有仁心仁德。《肖申克的救赎》中写到:“强者自渡,圣者渡人”。但我认为,现实中的摆渡人未必一定都是圣人或伟人。当别人在迷茫傍徨时,你给予了好的建议或开导,使人看到希望与光明,这何尝不是在渡人?当别人在经历困难时,你给予了无私的帮助或支持,使人摆脱困境,这何尝不是在渡人?甚至,当你较好地履行了社会、单位、生活及家庭赋予你的角色和职责时,实质上就在以布施、持戒、精进和智慧来渡人渡己。
命运从不偏护任何人,那些所谓“得到上天眷顾的人”只不过是他们比你更懂得“渡人者自渡之、自渡者天渡之”的道理,这样的人,是迪伦,是崔斯坦,也可以是你,是我。
左岸记:荒原里之所以出现山坡、乌云,一切阻碍,全是因为内心的担忧、恐惧。所谓的黑暗,均是源自于内心。环境源于内心时,在困境中要是能迅速调整心态,以阳光的心境面对未知的世界,那么结果会是大大的不同。
这本书在豆瓣上读者的评价不高,很多人说看了上当,是一本烂书,是被中国书商过度营销的一个心灵鸡汤故事。
其实,不必纠结这些,烂不烂,你看了才知道,别人口中的烂或许你心中会有难以言语的感同身受。不要因为大多数人的评价就让你羞于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并不是跟随大众的价值观和感受才是对的,因为感受本来就是一件自我的事,是一件最不需迎合别人的小事。像周云峰一样,作者就从这本书领悟出了自己的人生哲学,这也许是那些自诩读过很多经典却依然停留在看的层面上远远所不及的。
让我开一下脑洞,在《红楼梦》里,黛玉死去,假设这时出现一位灵魂的摆渡人,你认为谁最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