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 数 信:三月中
阳历时间:2021年4月20日04:33
农历时间:2021年三月初十
黄道位置:太阳到达黄经30°
节气期间:2021年4月20日-5月4日
节气序列:24个节气中的第六个节气,古历为第九个
前后节气:古谷雨 古清明 立夏
2.谷雨(古清明)简介
2021年的谷雨(古清明)在4月20日,太阳到达黄经30°开始。
谷雨(古清明)时至暮春,此时南方地区柳絮飞落、杜鹃夜啼、牡丹吐蕊、樱桃红熟,这是姹紫嫣红的春天景象。
谷雨(古清明)后降雨量增多,水面的浮萍开始生长;布谷鸟开始提醒人们进行播种,常常在田间村头或乡间农民的屋檐上站着“布谷布谷”地叫;南方的桑树上开始见到戴胜鸟在桑枝之间跳跃。
谷雨(古清明)时节,南方的气温升高较快,如果古清明期间气温偏高,阴雨频繁,三麦病虫害就会发生和流行,所以阴雨频繁并不是好现象。
广大农民要根据气候的变化,搞好三麦病虫害的防治。
谷雨(古清明)节气中,既要观察天地自然中春雨承载着天德地气能量濯洗大地,灌溉万物的自然变化现象;同时,更需要人们向身内观注自己体内的生命之水。
自然界天地之间是依靠物相之水化成气上升到天,然后吸收天阳的能量化成雨水下降到地,降落到地面的水吸收地气后,又变成水气上升到天,吸收天德能量再转化成为雨。
这样的过程就相当于完成了整个地球生命的生、长、成乃至于藏。
二、谷雨清明时序考 1.谷雨应当在清明之前
中国古代的历法排序,源自于修身明德的内文明实践经验总结,内文明运用质象光将质象与物相整体而观,发现万物的总体法则具有“道生之,而德畜之”的唯一性,身内的规律性与大自然变化的规律性一体同频,因而确立了既符合生命体内环境变化规律,又符合天地自然法则的二十四节气自然节律的历法;既内用于指导修身,同时也外用于治事。
但是,随着慧识悊学文化的失落,智识哲学文化的迷茫,以及意识哲学文化的崛起,在汉武帝时期开始随意性地以意解慧,人为性地颠倒二十四节气的顺序,谷雨被放在清明的后面,一直延用至今。
2.历史记载中的佐证
现今的清明是古代的谷雨,谷雨节的由来与古代“三月三”上巳节密切相关联,而不是与清明相关联。古人把农历三月上旬的第一个巳日作为上巳日,又叫“修禊日”。上巳日,在汉代就已经成了正式的节日。魏以后才开始逐渐使用“三月三”之名,原来的上巳日开始慢慢被人们所遗忘。
《汉书·律历志下》备列二十四节气,并载明相应星度:“大梁,初胃七度,
谷雨,今曰清明。中昂八度,清明,今曰谷雨,于夏为三月,商为四月,周为五月。终于毕十一度。”
《集注太玄经》也有同样的记载:“大梁: 初胃七度,谷雨今曰清明;中昴八度,清明今曰谷雨。
《朱子语类·卷二》中也写到:“先在先生处见一书,先立春,次惊蛰,次雨水,次春分,次谷雨,次清明。云: 汉历也。”
宋代鲍云龙所撰的《天原发微·卷十》当中记载:“三谷雨节清明中,谷雨者,雨以生百谷。清明,物生清净明洁。”也是把谷雨放在前面,清明放在后面。
的确,只要有了雨水的洗涤,包括我们身心内外的“谷”都充满了这个能量,到了清明的时候才能勃发出清净的心和意识,甚至是明亮的意识,以及正确的判断与智慧。
清朝的赵翼、顾炎武分别在《陔馀丛考·卷三十四》和《日知录集释·卷三十雨水》中,详细记载了雨水惊蛰(启蛰)次序的历史变更,同时,也记录了汉代先谷雨后清明的史实。
又《汉书·历志》先谷雨后清明,《新、旧唐书》则皆先清明后谷雨,《宋史》亦同。
梁氏曰:古历以惊蛰居雨水之前,谷雨居清明之前。
《律历志》又先谷雨,后清明。
现代刘文典所著的《淮南鸿烈集解》中也得出相同的结论:“‘惊蛰(启蛰) ’本在‘雨水’前,‘谷雨’本在‘清明’前。今本‘惊蛰’ 在‘雨水’后,‘谷雨’在‘清明’后者,后人以今之节气改之也。”
由这些历史记载和论述,可见谷雨应当是在清明之前,而不应当人为擅自将其改到清明之后。
但是,社会上已经长期认同了这个颠倒的时序,作为修身者、养生者,那就一定要把握好这两个节气的正确时序,以指导自己的修身养生以及治事。
三、谷雨(古清明)文化探源 1.“清”字源与字义
清是形声字。从水,青声。“青”,碧绿透彻,也有表意作用。本义是水清,山清水秀。
从上面表格中《六书通》里的篆文可以看到,第一个字是将一个坎卦之“水”放在左边,右边则是一个四四方方的容器,里面有精华在被提炼。
《礼记•玉藻》:“视若清明。”《淮南子•原道》:“圣人守清道而抱雌节。”《荀子•解蔽》:“中心不定,则外物不清。”
这些记载对于内和外的清浊关系揭示得非常到位。
心中大定,外物清晰,捕捉准确,简单明了。
这也揭示了心中定得住,静得下来,再来观察外物,就能够清晰明白。
内清是主要的,是关键,是核心,是根本。
只有守住了本,内心对外在的外物就容易达到清和明的状态。
2.“明”字源及字义
甲骨文的“明”,左边是“月”,右边是“日”,月借日发光,照显物相,表示明亮透物。
小篆的“明”,左边是一个“囧”字,右边是个“月”,从月,从囧。囧指户牖、窗户。
“明”字的本义,是清晰明亮,与昏、暗相对。
《说文解字》:“明,照也。”《左传•昭公二十八年》:“照临四方曰明。”《国语•周语》:“明,精白也。”
这个“明”指处在精细而透白的性光的状态,是描述性光状态下的质象光之明。
《尚书•洪范》:“视曰明。”内视能够看得到才叫明。
《诗经•小雅•大东》:“东有启明”,告诉我们东方有一颗明亮的启明星,在黎明清晨的时候肉眼可以看到,它的光昭示着天快亮了,需要我们把握住。
四、谷雨(古清明)诗词
唐·王贞白《芍药》
芍药承春宠,何曾羡牡丹。
麦秋能几日,谷雨只微寒。
妒态风频起,娇妆露欲残。
芙蓉浣纱伴,长恨隔波澜。
亲爱的朋友们,古清明(今谷雨)节气随着飘忽不定的天气姗姗而来,随着外界气温逐渐升高,人体内的火气也越来越旺。
因为火旺伤金,所以很多人容易上火,肺属金,呼吸系统疾病也容易在此时多发。同时,因为阴金、阴义所导致的错误行为也同样容易产生,所以这一期间容易出现犯罪率莫名升高的现象。
▼▼▼
因此,进入这一时间段以后,人们应当注意调适心神,避免生闷气,更不要随便发怒火,也要避免憋屈和忧愁焦虑情绪,而是要用感恩心对待一切,退一步海阔天空,使自己体内处在一种祥和的“中气以为和”的状态,以利于内臟的健康。
清明后降雨增多,空气湿度加大,养生中就需要遵循自然节气的变化规律,根据气候特点进行针对性调养。
01 身识养生 1. 早睡早起
古清明时节阳气日长,阴气日消,要早睡早起,通过早起接受太阳照射“吸收阳气”,让身体在冬天时所累积的寒湿之气透过春夏阳光和热量发散掉,以使筋骨强健。
如果睡7个小时就足够的人,正常早起时间应在早上4时至6时;如果须睡足8小时的人,正常早起时间应在5时至7时。早上起床后应当进行一些户外运动,使身体机能顺畅运转。
2.晨动养阳
早晨是采纳自然之气的好时机。
朝阳初露时,阳光礼火之炁最温和,宜于室外活动,运动至微汗,比如进行太极修身、梅花韵拍操、经络韵拍等传统道德文化的运动,达到“除湿”目的即可,但不要过度出汗,以免阳气过多外泄。
另外,踏青春游也能疏散郁滞,提高心肺功能,增强体质。
3.防止湿邪侵入
古清明时节,如果人体内肾水炁化供应不及时,“雨水”不足,体内阴水就会过重;若逢自然界的阴雨过度,导致湿邪侵入人体,心中微弱的光亮就容易被体内的阴水浇灭,出现胸闷脘痞、小便短涩、大便不爽、腹泻、尿少、水肿、腹水等现象,或出现头晕昏沉、身体困重、关节疼痛等征象。
想要防止湿邪侵入人体:
一是不要久居潮湿之地,尽量不要到外面潮湿的地方劳作;
二是湿气大、阴雨天时不要常开窗,但也要适时保证通风;
三是不要穿未干透的衣服;
四是潮湿往往与“寒”一起来,要注意保暖,不要着凉,也不要吃太寒凉的食物,多吃可以健脾胃祛湿食物,适当温补,让湿气随大小便外排出体;
五是天气好时要多外出晒太阳,适当运动。
4.按摩太冲**与行间**
行间**位于大脚趾和二脚趾缝上,是一个泻心火的**位。
太冲**位于大脚趾缝往脚背上4厘米处,是肝经的原**和腧**,是肝经的火**。
通过按揉“太冲**”,可以把人体肝部郁结的邪气病气最大限度地排泄出去。从“太冲**”向“行间**”方向的推揉,有助于将肝火所产生的浊风、病风,通过足趾间的八邪**位排泄出去。
自我诊断的时候,当用适度的力从太冲**推向行间**时出现明显的疼痛、酸胀等不适,或触及沙粒状结块时,说明体内心火偏重;再往上推,若出现同样症状时,说明体内肝火有些偏重了。
改善与清理的操作方法,可以在**位处涂抹适量皮肤润滑剂,用专用工具或者拇指指腹,以及指关节背节,从上面的太冲**往下面的行间**方向推,可以边诵读经典边推,使心和肝积郁的阴火都及时排泄出体。
通过这种按摩方法进行自我养生调节,可能比吃药的效果来得更快。
左脚和右脚交替,反复按摩,大约坚持一个星期左右就能有效调整身体状态。自己按压诊断时没有任何酸胀和疼痛的反应和感觉了,就表明实现了顺应四时之度进行自我调节的目的和效用。
当然,这种按摩只是把体内的瘀滞排出去,要想主动获得良好的能量,那还是要坚持不辍地进行经典诵读和太极修身,主动去与天阳接通,吸收正阳的能量,补充自己的心阳,并且维护自己肝臟的能量,使自己始终保持一种能量充沛的状态。
5.灵剑子导引法
三月:左右作开弓势,去胸胁膈聚积风气、脾臓诸气。去来用力为之,凡十四遍。闭口,使心随气到以散之。
6.陈希夷二十四式导引坐功图势——古清明
运主:少阴二气。
时配:手太阳小肠寒水。
坐功:每日丑、寅时,平坐,换手左右举托,移臂左右掩乳各五七度,叩齿,吐纳,漱咽。即:每天凌晨1~5时之间,自然盘坐,右手上举托天,指尖朝左;左臂弯曲成直角,前臂平举在胸前,五指自然弯曲,手心朝胸,同时头向左转,目视左前方。然后左右交换,动作相同,各35次。然后,叩齿、咽津、吐纳而收功。
治病:脾胃结瘕瘀血,目黄、鼻鼽衄、颊肿、颔肿、肘臂外后廉肿痛、臀外痛、掌中热。
亲爱的朋友们,如果能按照上面的养生方法认真实践,健康永远属于你哦!
本文选编自熊春锦先生著《中华传统节气修身文化—四时之春》(略有编辑),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