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近年来,不育症已成为世界性的医学和社会问题。不育给患者带来困惑的情感经历,包括各种各样的情感变化如焦虑、抑郁等,影响夫妇间以及个人生活的诸多方面,如社交、生活目标、自我意象、以及和他人的关系等,造成个人痛苦、夫妻感情破裂、家庭不和等社会问题。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要求我们不仅要重视不育症患者的病理生理因素,同时要重视其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对于不育症患者在诊疗过程中的心理因素的分析,以及通过有效的干预措施来调节其心理失调,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
一、妇女不育者的心理焦虑水平的调查
文献资料显示:一项对美国妇女进行全国范围的抽样调查 , 不管其生育或治疗情况 , 研究不育和焦虑的关系。通过分析 11000 例应答者的结果显示 , 不育患者焦虑水平升高 , 即使控制了潜在的混杂因素后 , 不育患者符合广泛性焦虑障碍诊断标准的几率以及自述焦虑症状发生率均升高 , 二者高度一致。交叉试验表明 , 与不希望生育者相比 , 希望生育的不育妇女焦虑程度更高 , 自述症状更多 , 但无统计学意义 [6] 。求医不能缓解焦虑 , 但相对于治疗过程而言 , 治疗的结果对缓解焦虑更为重要。
二、男科诊疗中必须注意的问题
为此,在男科业务中,接触不育者中,除了临床需要检查的一些男性自身的原因以外,必须重视双方的心理因素所致。无论是男方或是女方因素导致的不育, 女性都可能自揽“责任”,家庭与社会舆论的先行女性就医检查,女性本人都倾向于更自卑、 更抑郁 , 更可能因为不育而自责 , 对生活和性生活的满意度更低。多数学者认为 , 不育给女性带来的痛苦和压力比男性大 。当年与杨文质、姜梅教授合作时,他们一致主张不育症者男女同时治疗,所以启用“生殖健康门诊”,其意义涵盖男女的内容,取得显著效果。
一方面可能是由于妇女承担更多的身体检查、 检测和医疗操作的压力 ; 另一方面 , 在传宗接代及父母身份中 , 母亲处于一种更中心的位置 , 因此对妇女而言 , 不育代表着一种更深意义上的潜能和地位的丧失。尤其是我国传统文化和历史背景,人们接受的不同信息和影响,习惯势力认定,女性承担责任,这是极大的不公与失误。
三、笔者归纳10种心理障碍类型
1.排卵性交型:这是最常见、最普遍、最多不育者的一种心理反应和行为误区,她(他)们常常根据杂志介绍,计算女性的排卵期,在此期间加紧性交,其他时间“储存精液”,美其名曰“储备精灵,百发百中”,其实这最能形成的是心理性不育,因为,性的功能有3:(1)快乐功能;(2)健康功能(包括躯体和心理);(3)生育功能,生育是自然现象,顺理成章的事情,如果每每进行计算,必然造成一种心理的压力,当每次计划性交妊娠失败以后,对双方的心理都是一次精神打击,尤其是女性就更明显,“真倒霉,又来了”,如此失败的延续,就可以造成生理机能紊乱,内分泌失调,直接影响卵巢、卵泡和子宫的发育,很有可能不排卵,进而又加剧了心理的打击和焦虑,不知不觉形成生育链上的生理与精神的恶性循环。心理疏导是一剂良方。常常听到,笔者亲眼所见领养孩子后带来自己生育2个孩子,就是最好的证明。
2.心理压力型:我国是一个有五千年悠久历史,以家庭为组合形式为一体的传统国家,结婚就是为了延续后代,甚至结婚的目的就是为了生儿育女,如果没有儿女就不是一个不完整的家庭,我们称“传统模式家庭”,而近代出现的不要孩子的丁克家庭,我们称“现代模式家庭”。在“传统模式家庭”中,渴望求子的压力可有:
(1)老人期盼子孙早日传宗接代,常常讯问:“怎么样了?”,“怎么这么些日子了,还没有信儿呀?”,“姑娘想不想吃酸的?”,等等旁敲侧击地询问。
(2)亲朋好友的劝说、询问,甚至一些好管闲事的人背后的议论、评说;谁家的媳妇没有本事,连个娃都生不出,还不如—-.
(3)双方年龄的增长,经济条件的改善,生活水平提高,从不想要到想要的考虑的过程后,决定生育后,就有可能进入了“求子心理”压力状态,如此种种,都是一种无形的心理压力。天天盼(孩子),月月有(月经)年年不见娃娃生,就成为他(她)们从此踏上漫长、艰辛的求子路。实际上他(她)们每走一步都有可能给他们带来新的创伤和压力。尤其多方医疗求医问药,已经成为行家里手,自我选择的能力特别强,经过几年的奔波劳碌,到处求医问药,经十几位男科顶级高手就诊,往往失去了最佳的治疗时机。有时候,你的细心诊断、良言相告,也无济于事。
3.心理迫切型:有的患者认为只要不避孕,就可以有孩子,甚至认为什么时候想有,什么时候就马上可以怀孕,连哪个月可以怀上,哪个月都安排停当了,她那里知道越是“安排”,就越不能奏效,这不像开电门一样,通电就可以见效了。由于达不到立竿见影目的,就走上“有病乱投医”,期盼碰上一个好医院,遇上一个好大夫,手里拿这一大堆化验检查结果,几乎近代医学手段都用上了,真是“路漫漫,追广告,转南北,钱花尽,儿无见”,造成心理压力和创伤。
4.身心焦瘁型:在求医的道路上,他们疲惫奔走、寻求、等待、期盼、希望“奇迹”降临。期望值过高的结果,导致了失望值更大,造成心理的痛苦更甚,越检查病因越多,病越严重,女方原来有月经,治疗一段时间后,反而月经越来越少,甚至闭经;男方原来少精、弱精,治疗一段时间甚至无精子。常常寻找客观原因,怀疑化验不准,治疗不当,这些副作用的出现有疾病发展的结果,也可能有对症治疗不够,但对患者来说,不能不考虑,经过如此的挫折、失败、打击,心灵的创伤不容忽视。
因为,一对夫妻能否生育,不仅与双方的生殖功能有关,而且与夫妻的生活环境和心理环境密切相关。如果心理内环境不平衡,势必影响植物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功能调节紊乱,因为人的各个功能在很大程度上是靠这两个系统的稳定而稳定的。不论男女,精神上受到创伤或挫折,如悲伤、恐惧、紧张、焦虑、激动、抑郁乃至过分期待与不安,都会通过中枢神经作用影响性激素的分泌水平。男性可抑制睾丸的功能,出现生精功能障碍综合征,据国外调查在宣布死刑后的罪犯中,由于精神焦虑和紧张,精液检查可以没有精子;女性可由于精神因素导致输卵管痉挛、收缩,甚至出现排卵障碍,影响受孕。学者研究表明,在诸多的不育因素所导致的不育不孕因素中,因心理失调而引起的约占15%,尤其是男子,其比例比女子大,可高达40%。
5.精神恐惧型:怕去医院,怕见医生,怕检查,怕同事知道,怕讥笑。不育患者常常背负沉重的包袱来医院就诊,心理承受巨大的压力来就诊,见到医生首先是精神紧张,头脑发木,想说的话和该说的话一句也想不起来,也说不出来。费了很大力气,也不知道他(她)们不育的原因在那里,能不能治疗和好转,久而久之,产生了恐惧心理,从而导致内分泌失调和紊乱,直接影响了正常的生理功能。
6.心理失望型:由于种种挫折和遭遇,很多人失去了信心和勇气,对一切就诊的医院和医生都不相信或是半信半疑。尤其现在社会有很多广告、宣传、偏方、谚方,确实难以去伪存真,于是跟着广告宣传走是不育患者求医的普遍现象,道听途说求偏方、谚方认为是灵丹妙药是不育患者容易失去信心的主要原因。多年的奔波,身心疲惫、心力憔悴、筋疲力尽,对一切科学、资料、数据都不相信,因此失望到了极点,从此一蹶不振。
7.感情破裂型:多年不育不孕又治疗无效,导致家庭破裂,已经是司空见惯的现象。长期没有生育,夫妻感情出现裂痕,就是夫妻感情仍然完好,也承受不了来自家庭、亲友的舆论压力,“养支母鸡还会下蛋呢”的精神压力,经常在思绪中缭绕。有的农村妇女还没有等到就诊,已经得到离婚的证书了。悲剧的发生,有感情问题,有传统观念问题,有社会舆论问题,也有医疗的承信和水平问题。
8.生活绝望型:由于难以承受的各方面的压力,对生活失去了信心,认为现在这样活着还不如死了,“活着比死还难受”,这是好多不孕妇女的内心体验和共同心声。一位妇女讲:“为治疗不生孩子,我们跑了半个中国,吃的药渣都可以用卡车拉,但都无济于事,现在每天都要看婆婆的脸色生活,要听妯娌们的闲话过日子,生活实在太难了、太难了,还不如…….”。她们多么希望能够得到医生对她们的帮助,她们多么希望能够得到人们对她们的理解和社会的帮助啊!
9.行为愚蠢型:由于缺乏科学知识,产生了一些不该有的想法和缺乏道德规范的越轨行为,作出了不该作的事情,造成不应有的后果。为此必须普及科学的性知识和生殖健康知识。
10.到处求医型:到处奔走、到处求医。不做任何检查,不确定病因,够不够条件,先进行辅助生殖技术,失败了傻眼了,不死心的继续进行,几次失败之后,后悔莫及。
锦囊妙计:凡生殖医学就诊医生,无论男科女科,生育是双方的责任,都应该增加这方面的知识,一定注意不育者的心理背景,及时、耐心进行分析与心理疏导,甚至可以通过分析原因,取得意想不到的喜悦。如果有可能或是必要时,可进一步请心理咨询师,进一步解开不必要忧虑、症结、疙瘩和情绪郁积,使身心全面放松,顺其自然,也许快乐的喜悦不久即会降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