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可谓炙手可热,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并且,关于机器人取代人工的技术层出不穷!
殊不知,人工智能的产生,具有坚实的科学理论基矗算法、数据和计算三大基础要素,共同驱动人工智能发展。其中算法是机器实现人工智能的核心,计算能力和大数据是人工智能的基矗
从技术层面而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计算智能、感知智能和认知智能。
计算智能,主要表现为能存会算,应用于神经网络、遗传算法、。
感知智能,主要表现在感知外界,比如可以辨认罪犯的摄像头,可以听懂语音的音像等。
认知智能,这个要求最高,现在尝试应用在完全独立驾驶的无人汽车、自主行动的机器人。
人工智能作为一门跨学科跨行业的综合性学科,现在逐步演化成了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图像识别以及人机交互这四大模块。
目前,不同规模的企业深耕各自的细分领域,以“BAT”为代表的科技巨头,通过自身研究、投资并购等不断加大对人工智能领域的投入。
百度:把无人汽车、语音识别、图像识别和深度学习作为研究方向,重点在语音搜索以及无人车上。
阿里巴巴:在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搜索/推荐算法等建立平台的方向上发力。
腾讯:人工智能研究室偏向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
人工智能的服务涵盖众多领域,就拿新闻媒体这个行业来说,人工智能的加入意味着什么?
新闻机器人,作为人工智能在新闻领域的最新应用,在垂直领域的报道中,写稿机器人已经被高频率采用。
实际上,在“九寨沟地震”出现机器人新闻以前,新闻机器人就已被世界上的主流媒体关注并加以使用。
国外有美联社的,华盛顿邮报的,以及纽约时报的等。
国内则有新华社的快笔小新、腾讯的、第一财经的DT稿王等。
如何看待机器人新闻与传媒业的关系?
我们不难发现,写作机器人让暮气沉沉的新闻界有了想象力,解放了新闻记者繁琐的劳动力。
新闻生产的全自动化
依托智能的算法,计算机程序对输入的数据就可以进行分析,撰写出文章。并且,已有新闻机器人能够模仿人类的写作风格和写作语言,实现更加智能的拟人化。
新闻生产的低成本率
新闻机器人不需要媒体为其支付工资,新闻生产形成全自动化,帮助加快新闻生产的速率,节省新闻生产的成本。
新闻生产的超时效性
新闻机器人能够快速地进行数据的抓取,保证新闻的时效性。基于对大数据进行分析的平台,对走势进行预测的能力,已经被媒体运用在体育新闻以及财经新闻的报道上。
对大数据的高效处理
人类记者面对庞大的数据进行分析,费时耗力自不必说,太庞杂的数据如果运用人工进行计算,十分容易出错,难以进行良好的处理。
但普遍来说,写作机器人目前面对的挑战3点挑战:深度的内容很难自动生成的;计算机的推理能力以及自然语言理解方面仍有更多的挑战;目前写作还不能针对不同读者做到个性化。
如何看待智能写作机器人与内容生产者的关系?
智能写作机器人与内容生产者之间,主要有两层关系:
一是“代替”,将作者的重复性、规范性写作和客观数据聚合类工作用机器进行替代,让作者可以更好的投入到深度文章的创作。
二是“服务”,人工智能可以通过大数据帮助编写深度文章的作者,进行语料、素材的高效率搜集与初级加工工作,同时也可以基于行业的深度结构化数据完成基础数据分析及文章生成工作,服务于内容生产者,提升他们的写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