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路英 上海报道
平安今年4月推出“平安好医生”APP,面向互联网用户提供线上线下结合的健康管理及医疗服务,通过建设流量入口及提供增值服务助力健康险业务发展,以“互联网医疗+ 保险支付”的中国版HMO模式打造健康险差异化竞争优势。
8月13日,《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平安健康兼平安好医生董事长王涛,对其健康+互联网的运作模式及最新进展进行探究。
《中国经营报》:平安好医生在北京、上海推广过程中遇到了哪些挑战?预计后续推广还有哪些阻力?
王涛:对移动医疗来讲,最重要的是改变用户习惯。大部分人习惯是有病就到医院看,想不到在去医院前先在线上咨询,我们现在遇到的挑战是要做大量工作来培养用户形成新的习惯行为,这是一个非常具有挑战且长久的过程。
真正做过线上咨询的用户,他们的反应还是不错的,但关键是大部分人不知道线上医疗或者没有到线上咨询问诊的习惯。
我们北京、上海推出两小时送药服务也是为了培养用户习惯,让客户体验移动医疗,等到用户习惯培养起来了,后面会越做越容易,越做越好。
《中国经营报》:成立平安好医生对平安健康有什么帮助和影响?
王涛:我们现在是通过健康管理来提高健康险产品的吸引力,传统的健康险是没有服务的,有了平安好医生以后,我们把家庭医生、名医预约等健康管理的一些服务都加到保险里面,使我们的健康险产品更具吸引力,增大其销售量。
另外,我们帮助其他保险公司控费,改善他的盈利。平安一直考虑的一个事情就是,健康险能不能引入互联网,助力健康保险,让健康险有差异化竞争优势。一方面是互联网医疗在预防保健、导医预诊、康复随访等方面是现有医疗体系有益的补充,另一个重要的价值就是让我们的健康保险插上翅膀飞起来。方式有两个:一个是服务内容,条款里面的内容要增加健康管理,包括健康数据监测、就医协助、家庭医生O2O咨询等,形成差异竞争;第二是在过程中控费。
《中国经营报》:平安健康这次推出的产品从高端转为中端,定位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王涛:以前健康险更多的是做高端医疗保险,面向世界五百强的员工和高管。这次平安好医生跟平安健康合作推出中端的企业级产品,管理式医疗,互联网加保险面向广大国内企业的普通员工,改中端后相当于用户和渠道下沉,面向国内企业员工,这个是很大创新。
出现这个转变的主要原因还是,如果只局限于企业高管,并且是大企业高管,国内也总共只有几十亿的市场,高端健康险市场空间有限。而国外的健康险产品并不是高管才有的,他们每个员工都有商业健康保险,所以我们要把健康险发展起来必须要推向每个员工。但给他们的如果只是一个企业补充医疗的话,是远远不够的,不仅保障不够,也没有服务。我们把中端产品直接面向企业员工推广,来提供高端医疗才能享受的一些服务,现在我们还提供医保目录外的服务,包括送药上门、VIP病房、更好的治疗手段,现在每年新药、新的治疗方式层出不穷,而医保目录内涵盖内容非常有限,所以我们发展中端医疗的话能让客户享受到最新的治疗手段,带给客户更好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