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三联出版社 阅读是教师专业化的根本路径:100本适合中国中小学教师阅读的书

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

全国政协常委兼副秘书长、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曾说:“阅读,它源于书籍却不限于书籍,我们通过不同种类的阅读,乃至阅读不同的生活,不同的人生,进而改变我们自己,改变我们的社会,改变我们的世界。阅读对一个人、一个学校、一个城市、一个民族的重要意义,我们怎样去强调都不过分。”

读书是一个终身学习的过程。阅读的重要性和好处,师训君自不必过多赘述,专业阅读造就幸福教师,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中国中小学教师基础阅读书目都有哪些呢?现在正是填充你书架的好时候!

基础书目篇(30)本

职业认同类(7)本

1.《孔子传》 鲍鹏山著 中国青年出版

2.《给教师的建议》 【苏】B.A.苏霍姆林斯基著/杜殿坤译 教育科学出版社

3.《孩子们,你们好》 【苏】阿莫纳什维利著/朱佩荣译 教育科学出版社

4.《第56号教室的奇迹》 【美】雷夫·艾斯奎斯著/卞娜娜译 中国城市出版社

5.《过去的教师》 商友敬著 教育科学出版社

6.《中国著名特级教师教学思想录》 吴正宪、窦桂梅等著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7.《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 【美】帕克·帕尔默著/吴国珍等译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专业发展类(15)本

8.《评注》 高时良著 人民教育出版社

9.《毓老师说大学》 爱新觉罗·毓鋆讲述、陈絅整理 上海三联书店

10 .《陶行知教育名篇选》 陶行知著/董宝良编选 人民教育出版社

11.《蔡元培教育论著选》 蔡元培著 人民教育出版社

12.《教育的目的》【英】怀特海著/庄莲平、王立中译 文汇出版社

13.《什么是教育》 【德】卡尔·雅斯贝斯著/邹进译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4.《民主主义与教育》 【美】约翰·杜威著/王承绪译 人民教育出版社

15.《复杂性理论与教育问题》 【法】埃德加·莫兰著/陈一壮译 北京大学出版社

16.《儿童心理学》【瑞士】J.皮亚杰、B.英海尔德著/吴福元译 商务印书馆

17.《思维与语言》 【苏】列夫·维果茨基著/李维译 北京大学出版社

18.《儿童的人格教育》【奥】阿尔弗雷德·阿德勒著/彭正梅、彭莉莉译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静悄悄的革命》 【日】佐藤学著/李季湄译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有效的学习型学校——提高学生成绩的最佳实践》【美】杜富尔、埃克著/聂向荣等译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1.《道德发展心理学:道德阶段的本质与确证》【美】科尔伯格著/郭本禹译 华东师大出版社

22.《儿童发展》【美】贝克著/吴颖译 江苏教育出版社

视野拓展类(8)本

23.《教师人文读本》增订本(上中下) 张民生、于漪主编 上海辞书出版社

24.《唐宋词十七讲》 叶嘉莹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25.《公正》【美】迈克尔·桑德尔著/朱慧玲译 中信出版社

26.《一篇读罢头飞雪,重读马克思》 韩毓海著 中信出版社

27.《美的历程》 李泽厚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8.《中国哲学简史》 冯友兰著/涂又光译 北京大学出版社

29.《苏菲的世界》【美】乔斯坦·贾德著/萧宝森译 作家出版社

30. 《万物简史》 比尔·布莱森著/严维明、陈邕译 接力出版社

推荐书目篇(70种)

职业认同类(12)本

31 .《民国先生》 马建强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32.《夏山学校》【英】尼尔著/王克难译 南海出版公司

33.《情境教育的诗篇》 李吉林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

34.《岁月如歌》 于漪著 上海教育出版社

35.《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 于永正著 教育科学出版社

36.《爱心与教育》 李镇西著 文化艺术出版社

37.《从优秀教师到卓越教师》 安奈特·布鲁肖、托德·威特克尔著/范杰译 中国青年出版社

38.《给青年教师的15封信:教育家对话新任教师》 【美】乔纳森·考泽尔著/史亚娟译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39.《致青年教师》 吴非著 教育科学出版社

40.《教师作为知识分子——迈向批判教育学》 【美】吉鲁著/朱红文译 教育科学出版社

41.《给青年诗人的信》 【德】里尔克著/冯至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42.《积极心理学:探索人类优势的科学与实践》 斯奈德著 人民邮电出版社

专业发展类(49)本

43.《问题学生诊疗手册》 王晓春著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44.《有吸收力的心灵》 【意】玛丽亚·蒙台梭利著/马荣根译 中国妇女出版社

45.《华德福教育之道》 【荷】克里斯托夫·维歇特著/魏羽译 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

46.《一生的学习》 【印】克里希那穆提著/张南星译 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

47.《中国古代教育文选》 孟宪承编选/孙培青注释 人民教育出版社

48.《中国教育的文化基础》 顾明远著 山西教育出版社

49.《课程的逻辑》 钟启泉主编 浙江人民出版社

50.《“新基础教育”论——关于当代中国学校变革的探究与认识》 叶澜著 教育科学出版社

51.《新教育年度主报告》 新教育研究院主编 湖北教育出版社

52.《教育新理念》 袁振国著 教育科学出版社

53.《面向个体的教育》 李希贵著 教育科学出版社

54.《什么是好的教育》 刘铁芳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

55.《教育常识》 李政涛著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56.《道尔顿教育计划》 【美】海伦·帕克赫斯特著/陈金芳译 北京大学出版社

57.《爱弥儿——论教育(上下卷)》 【法】卢梭著/李平沤译 商务印书馆

58.《教育漫话》 【英】约翰·洛克著/傅任敢译 教育科学出版社

59.《幸福与教育》 【美】内尔·诺丁斯著/龙宝新译 教育科学出版社

60.《西方近代教育论著选》 任钟印选编 人民教育出版社

61.《西方现代教育论著选》 王承绪等著 人民教育出版社

62.《外国中小学教育问题史》 单中惠著 山东教育出版社

63.《教育人类学》 【德】O·F·博尔诺夫著/李其龙译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上海三联出版社 阅读是教师专业化的根本路径:100本适合中国中小学教师阅读的书

64.《布鲁纳教育文化观》 【美】杰罗姆·布鲁纳著/宋文里、黄小鹏译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65.《教育哲学》 石中英著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66.《动机与人格》 【美】亚伯拉罕·马斯洛著/许金声等译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67.《同一性:青少年与危机》 【美】埃里克·H·埃里克森著/孙名之译 浙江教育出版社

68.《爱的艺术》 【美】艾里希·弗洛姆著/李健鸣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69.《教育心理学精要:指导有效教学的主要理念》 【美】简妮·爱丽丝·奥姆罗德著/雷雳等译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70.《多元智能新视野》 【美】霍华德·加德纳著/沈致隆译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71.《课堂中的皮格马利翁──教师期望与学生智力发展》 【美】罗森塔尔、雅各布森著/唐晓杰、崔允漷译 人民教育出版社

72.《翻转课堂的可汗学院:互联时代的教育革命》 【美】萨尔曼·可汗著/刘昱含编/刘婧译 浙江出版社

73.《后现代课程观》 【美】小威廉姆斯E·多尔著/王红宇译 教育科学出版社

74.《教学与发展》 【苏】赞可夫编/杜殿坤等译 人民教育出版社

75.《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 【苏】巴班斯基著/吴文侃译 教育科学出版社

76.《教学机智》 (加)范梅南著/李树英译 教育科学出版社

77.《人是如何学习的:大脑、心理、经验及学校》 【美】布兰思福特等编著/程可拉等译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78.《有效教学十讲》 余文森著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79.《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 沈毅、崔允漷著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80.《教师如何做研究》 郑金洲著 华东师大出版社

81.《到中小学去研究教育–教育行动研究的尝试》 陈桂生著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82.《剑桥学习科学手册》 【美】R.基思·索耶著/徐晓东等译 教育科学出版社

83.《道德教育的当代论域》 鲁洁著 人民出版社

84.《0-8岁儿童纪律教育》 【美】菲尔茨等著/蔡菡译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85.《美德的起源》【英】马特·里德利著/吴礼敬译 机械工业出版社

86.《奖励的惩罚》 【美】埃尔菲·艾恩著/程寅、艾斐译 上海三联书店

87.《班主任工作漫谈》 魏书生著 文化艺术出版社

88.《优秀是教出来的――创造教育奇迹的55个细节》【美】罗恩·克拉克著/汪颖译 电子工业出版社

89.《全面课堂管理》 【美】琼斯著/方彤等译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90.《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 【美】海姆·吉诺特著/冯杨、周呈奇译 海南出版社

91.《如何阅读一本书》 【美】莫提默·J. 艾德勒、查尔斯·范多伦著/郝明义、朱衣译 商务印书馆

视野拓展类(9)本

92.《理想国》 【古希腊】柏拉图著/ 郭斌和、张竹明译 商务印书馆

93.《宽容》 房龙著/胡允桓译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94.《老子注译与评价》 陈鼓应译注 中华书局

95.《吾国吾民》 林语堂著 江苏文艺出版社

96.《全球通史》第7版修订版 【美】L. S. 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吴象婴、梁赤民译 北京大学出版社

97.《童年的消逝》 【美】尼尔・波兹曼著/吴燕莛译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98.《文明之光》 吴军著 人民邮电出版社

99.《科学的历程》 吴国盛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100.《社会学的想象力》【美】米尔斯著/陈强、张永强译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出版社

朱永新老师一直倡导阅读,他说:阅读,对个体的精神成长至关重要。没有阅读就不可能有个体心灵的成长,不可能有个体精神的完整发育。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

我们需要重视阅读,阅读是是教师专业化的根本路径。

阅读,是教师专业化的根本路径

——朱永新给教师的一封信

亲爱的老师:

非常高兴,能够有机会与大家聊聊教师阅读的问题。

01

专业化程度不高,与教师缺少高品质的专业阅读有关

顾明远先生曾经说过:“现代社会职业有一条铁的规律,即只有专业化才有社会地位,才能受到社会的尊重。如果一种职业是人人可以担任的,则在社会上是没有地位的。” 现在,教师的地位不够高,与教师的专业化程度不够高是有关的。而专业化程度不够高,与教师相对缺少高品质的专业阅读,缺少对于教师职业和学科本质的把握有关。

的确如此。一个没有学过医学的人,是没有胆量站在手术台上动刀为病人开肠破肚的,因为医师的专业化程度相对较高。而一个没有学习过教育学,没有接受过系统师范教育的人,站在讲台上可能会无所畏惧。这至少说明,在大多数人看来,教师职业的专业性是不够的。

果然如此吗?我一直认为,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人,其复杂性、可变性在教育上的表现远远超过医学。现在人工智能在医疗诊断方面已经成就斐然,我国国防科技大学彭绍亮教授及其团队研发的超算医疗机器人,对100份病历的批量临床诊断,只花了4.8秒,平均单个病例需要的时间仅为0.04秒。经过对比研究,智能机器人的诊断和专业医生作出的诊断结论一致度达到100%。但是,我们能够研制出这样的机器人,对教育问题做出诊断吗?我个人认为,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几乎是不可能的。

教师职业的复杂性、可变性是内隐的,不被普通人发现的。但是,在教育实践中,它又是外显的、深刻的。同样的孩子,在不同的教师面前就有不同的表现。同样的知识,在不同的教师面前就有不同的阐释。有的教师,只是简单地充当知识的传声筒,把知识从一个脑袋装进另外一个脑袋;有些教师,则能够复活知识,让知识还原到它最初被发现的状态,让学生能够经历科学家当初发现知识时的过程,让学生主动发现知识,而不是被动记忆和接受知识。

教师这种复活知识的能力,与教师的专业阅读是分不开的。所谓专业阅读,是指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的阅读,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直接作用于专业实践的自觉的阅读。新教育实验曾经提出教师专业发展的“三专”理论,即专业阅读、专业写作和专业交往。专业阅读是站在大师的肩膀上前行,专业写作是站在自己的肩膀上攀升,专业交往是站在团队的肩膀上飞翔。其中,专业阅读是基础,是纲,纲举才能目张。

02

为什么教师要专业化阅读?因为共性和个性两种需求

为什么新教育实验在教师阅读上,特别推崇专业阅读?这是因为,阅读同时具有共性和个性两种需求。

一方面,无论从事什么职业,无论加入什么群体,在不同中存在着相同,可以共同阅读许多基础图书。这一类图书,我们称之为共同的精神底色。这是教师在拓宽视野时需要关注的问题。这是教师的专业阅读之基。

但是,另一方面,每个群体,每个职业,都有自己的特点,阅读的结构会不一样,会有自己这个群体、这个职业特点的特殊之处。后者即为专业阅读。教师的职业特点和教师的专业要求,当然对教师的专业阅读提出了特殊要求。所以,我们研制了中国中小学教师基础阅读书目,从职业认同、专业发展、视野拓展三个方面,为教师自我整合知识,打下了复活知识的基础。在这个基础之上,我们正在研制分学科的中小学教师阅读书目。我们的梦想,就是能够为教师的成长提供一个可靠的专业发展“成长地图”。

03

教师的专业阅读关键在两个字,“专”与“问”

教师的专业阅读对于教师的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任何学科的教师,如果没有专业阅读的训练,没有相对成熟的专业素养,是难以真正承担起“复活知识”的重任的。因为,复活知识的前提,是要求教师了解这个学科的发展历史、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这个学科的文化基因、发展趋势和面临的挑战,能够把那些碎片化的知识通过一定的逻辑和体系整合起来。

当然,我们说的专业阅读,本身也包括着专业阅读的方法与路径。

我觉得关键就是两个字:“专”与“问”。

所谓“专”,就是能够专心致志地精读某一个领域的书籍。物理学家丁肇中先生只用5年多时间就获得了物理、数学双学士和物理学博士学位,并在40岁那一年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他在总结自己的成长经历时说:“与物理无关的事情我从来不参与。”话可能有点偏激,但的确说明了“专”的重要性。教师的专业阅读需要由“浪漫期”进入“精确期”,“精确期”的阅读相对就体现了这种“专”。

美国管理学家托马斯·卡林经过研究发现:“在任何一个领域里,只要持续不断地花6个月的时间进行阅读、学习和研究,就可以使一个人具备高于这一领域的平均水平的知识。”也就是说,只要我们坚持一定时间的专业阅读,完全可以在专业领域具有一定的水准。如果能够坚持不懈地长期专业阅读,自然有可能成为这个专业领域的“小专家”。成为这样的“小专家”,无论是对于知识的整体把握,还是对于知识的逻辑关联的认识,都可以成竹在胸。

所谓“问”,就是能够在专业阅读的过程中能够提出问题。爱因斯坦曾经说:“我没有什么特殊的才能,不过是喜欢寻根刨底地追究问题罢了。”李政道博士在论治学之道时也说过:学问,学问,要学“问”。只学“答”,不学“问”,非“学问”。

前不久,我刚刚读完剑桥大学艾伦教授的《启蒙之所,智识之源》一书。他在书中骄傲地说,“英格兰人绝不肯长大,而且确实成功地终生保持了几分童心”,他介绍说,在他采访过的剑桥思想家们也都保持着这样的“孩子气”,动不动就抛出一长串大大的问号。有许多相当优秀的知识分子虽然长期不得志,收入不高,但正是好奇和好问支撑了他们的研究。

04

好奇好问,是教师不可缺少的品质

好奇好问也是一个教师不可缺少的品质,是专业阅读的前提。因为,没有这样的追问,就容易丧失阅读的兴趣和原动力。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做学问一样,一定要先学会提出问题,自己能提问题,再经过自己的思考想问题,自己求得答案。这才是一种创造性思维,才能真正掌握学问,增长学问。知识复活的过程,往往需要对知识进行提炼概括和理性深化,这是加深对知识理解的重要环节,也是对知识进行融会贯通必不可少的思维过程。这个过程其实就是“问”的过程。

在专业阅读的过程中,善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自然就能够把握知识的源流和内在的关系。专业阅读中的提问,通常是要解决三个“W”,即“是什么”(what)、“为什么”(why)、“怎么办”(how)三大问题。“是什么”的问题要搜集事实和认清事实,“为什么”的问题要解释事实,“怎么办”的问题要由认清事实而解决问题。

陶行知先生曾经把这三个基本问题进一步细化,介绍过提问的八种方法(“八贤”)。何事——什么事情?何故——事情发生的原因是什么?何人——事情涉及到哪些人?何如——事情的来龙去脉?何时——事情发生在什么时间?何地——事情发生在什么地方?何去——事情会有怎样的结果?几何——事情的关键点在哪里?可以用思维导图或者“知识树”等方法来厘清问题理清关系,在我们的心中就会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知识自然也就活了起来。

05

教师想拥有复活知识的能力,离不开专业阅读

美国教育界有一句流行的话:谷歌里有的东西,不需要老师在课堂里讲。这句话虽然有些绝对,但是,在信息时代,是特别值得我们咀嚼的。

过去的时代,教师可以成为知识的“搬运工”,把死的知识从自己的脑袋里搬到学生的脑袋里,考试的时候能够准确地再现出来,就完成了教学任务。

到了知识大爆炸的今天,教师只有拥有复活知识的能力,让学生拥有活的知识,才能让学生掌握发现知识、运用知识的技能,才能让学生拥有创造新知识的本领。

这一切,是离不开专业阅读的。

封面图:上的A M拍摄的图片

现在最火的发帖平台

长治医学院附属和平医院健康中心 医疗喜讯 | 长治医学院附属和平医院重症医学科获批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

2023-9-29 22:03:04

现在最火的发帖平台

开个成人用品 速卖通成人用品可以开直通车吗?如何开启

2023-9-29 22:03:08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