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买房时都是按照建筑面积来算,这其中就包括了公摊面积,除开这一部分才能得到房屋真正的实用面积。对于这个部分的面积来说,是大家平摊出去共同使用的,但是对个人来说,这一部分所要承担的费用可不小。所以针对公摊面积的问题,在今天的节目中我们就来好好说道说道!
早在2019年2月,住建部发布了一份《住宅项目规范(征求意见稿)》,里面就提到一句:住宅建筑应以套内使用面积进行交易,意见稿一出就引起了一波不小的关注和探讨,不少媒体纷纷表示“取消公摊”真的来了,以后买房子不再有公摊面积了。而网上更有传言2021年将完全取消公摊面积,事实上,这一传闻并不属实。取消公摊的说法屡被提出,也着实是因为这个话题关乎老百姓的切身利益。
一直以来,国内的房地产市场就有一个“潜规则”——公摊面积。何为公摊面积?可以这样理解,假设购买一套100平米的房子,但是购房者在入住之后却发现自己实际的使用面积只有80平米,那少掉的20平米就是公摊面积。
“公摊面积”这一概念最早从中国香港传过来,其后被内地的房地产开发商广为引用。大家都知道买房存在公摊面积,但要具体到哪些地方属于公摊面积,怎么计算的,其实大部分消费者并不清楚。
公摊面积到底有哪些?
最初的公摊面积只有楼梯和墙面,然而发展至今,连走廊、电梯井道、值班室、地面停车场以及设备间等地,都被开发商计算到公摊面积里面。由于这些地方的面积存在很大的不透明性,公摊面积的比例越来越大,甚至还出现了100平方米的大房子,居住面积只有50平方米的事情发生。因此这些年“取消公摊面积”这一话题不断被提出,每一次都引起很大的反应。
市民对于公摊面积的看法是什么?
在很多购房人看来,自己辛辛苦苦存下一笔积蓄,但是去购房的时候开发商却不会明确告知套内面积究竟是多少,公摊面积又有多大。其实对于购房者而言,并非不能接受公摊面积,而是不能接受现在公摊面积越做越大。因为公摊面积的大小根据房屋类型的不同有着占比区间的区别,所以有些开发商以公摊面积来做文章,这都是导致买房人难以接受的原因之一。
在房价日益攀升的现在,需要为这些公摊面积所支付的费用就是一笔不小的数目,因此对于“公摊面积”的存在大部分的百姓并不乐意,很多人都希望可以将这个制度取消。
公摊面积如果取消,购房透明化,购房人按照实用面积购房,这样可以更好地维护业主的权益。但是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说,如果取消公摊面积,开发商为了能够获得足够的利益,会对公共区域的面积进行缩减,也就是说小区的免费车位、绿化、电梯井等这些地方都会相应减少,这样一来业主的利益就会受到损害;同时,业主们购房所需的费用并不会随着公摊面积的取消而减少,开发商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可能会提升房产的单价。
其实在过去的几年里,北京、重庆、广州等地都有按照套内面积计算的试点,虽然全面推广有一定难度可能也需要很长的时间,但我相信只要制度设计合理,并不是没有取消公摊的可能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