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至善=幸福?
福,是每个中国人内心深处最殷切的盼望。
每个人对幸福的理解都不太一样,幸福是一个非常主观的体验。
比如有的人觉得恋爱很幸福,但有的人不这么觉得;有的人觉得享受美食是一种幸福,有的人也不这么觉得。
那幸福有没有一种通用的评价标准呢?
01
幸福就是至善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幸福就是至善。
在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中,他说“一切技术、以前规划以及一切实践和抉择,都是以某种善为目标的。
因为人们都有个美好的想法,即宇宙万物都是向善的。”
人都有追求快乐的自然本能,比如你锻炼身体,是为了健康,而健康的目的是为了快乐,快乐的终极目的,就是达到幸福,这个过程很好理解。
但问题来了,为什么幸福和至善是等同的呢?幸福是一种体验,而善良显然是一种道德品质,这两者是如何等同起来的?
关于这个问题,其实有点复杂,亚里士多德把幸福分为三类:
第一类:享乐的生活。
是追求财富或者满足自身各种欲望的幸福,比如有的人以赚钱为最高目的,追求各种欲望的满足,以为这样就能达到幸福。
但在亚里士多德看来,这种幸福就等同于感官上的生理快乐,这种幸福可能是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之上的。
比如小偷盗窃了别人的财物,自己觉得很幸福,但这种幸福显然是不道德的。
而且从自身来说,因为欲望是无止境的,所以试图从获得钱财或者生理上的满足,获得的这种幸福是不长久的。
第二类:政治的生活。
亚里士多德的政治生活不是我们今天所理解的,而是从日常的行为中获得幸福,比如完成一件很困难的事情,获得某种荣誉等等。
但亚里士多德也认为,这样的幸福是短暂的,因为完成一件事情可能需要别人的帮助,获得荣誉也需要别人的授予。
所以,这也不是最幸福的。
第三类:思辨的生活,或者说沉思的生活。
就是在自我的求知、思考、觉悟中获得幸福,这是亚里士多德最为推崇的一种幸福,因为这样的幸福不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上,也不需要借助于外在的帮助,这种幸福具有。
所以通过这样的行为,所达到的幸福是至高的幸福。
02
幸福与道德
所以,亚里士多德认为,思辨或者说沉思才是最大的幸福,也是最具有德行的幸福。
这里的重点其实是,亚里士多德将“幸福”和“道德”联系起来,认为一个人的幸福,首先应该满足道德,才能谈论幸福,而最高的德行,也就是最高的道德,也就是“至善”,应该是幸福所追求的终极目标。
因此,亚里士多德说“幸福就是至善”这句话的真正内涵,其实是从人类的视角来谈论幸福的,而不是某个具体的人,同时也是在道德范围内来谈论幸福,如果离开了道德,只是个人邪恶欲望的满足,这样的幸福就太狭隘了。
所以,亚里士多德说:“遵照道德准则生活就是幸福的生活”,这句话其实也是从道德的角度去理解人类的幸福。
这是西方思想中“幸福”和“至善”的内涵,其实这个问题,我们还可以从我国古代思想家的思想中来解读幸福和至善的关系,也非常有意思。
03
至善与幸福
在儒家经典《大学》的一开篇就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善”是儒家思想的根源,而“至善”则是儒家学者们所追求的最终目标。
那什么是“至善”呢?其实这里的“至善”有两层意思。
第一层意思:可以理解为善良,就是做一个善良的人,一个好人,这个很好理解。
第二层意思:我们可以把这种“善”更进一步,是一种更纯粹的“善”,也就是我们的“良知”。
每个人都有同情心,都有良知,在王阳明的心学思想中最核心三个字就是:“致良知”。
也就是回归内心本来的天赋。所以,“至善”其实就是回到真实、本来的自我,换句话说,就是达到“无我”或者“忘我”的境界。
达到“忘我”的状态之后会怎么样呢?在庄子的《庄子·齐物论》中,对这种状态称之为“形如高木,心如死灰”,而这种状态下人是最幸福和快乐的。
这种“无我”其实在儒释道三家思想中都有体现,比如佛学中说:“人生最大的幸福是放得下”,这里“放下”的其实就是“自我”,而达到“无我”的状态。
为什么“无我”就会产生快乐和幸福?因为,不管是在儒家还是道家思想中,都认为我们生命中的所有痛苦,一切的烦恼都是由于这个“自我”造成的。
因为我们的“自我”有需求,有爱憎的分别,所以才产生了各种不自由和痛苦。
当一个人的自我一点点被削弱,由此引发的痛苦也就越来越少了。
当一个人通过一定的方法真正达到“无我”境界的时候,所有的痛苦和烦恼就自然消失了,从而才能获得一种永恒的快乐和幸福。
这就是“至善”能够给人带来的好处,也就是为什么“至善=幸福”的真正原因。
04
至善与天性
至善,就是天性。天性原本没有一丝一毫的恶,所以称为至善。
达到至善,就是恢复天性的本来面目而已。
天性于本心之中,本心是至善存留的地方,明白了这一点,就不会像从前那样慌乱于向外寻求,而是从容坚定地向内求;如此,心志也就能安定了。
心志安定就不困扰,于是就能安宁,内心静谧安宁就不妄动,于是就能安稳,安稳就能一心一意寻求至善了。
本心之中——心志安定——内心安宁——心智安稳——安心求善——本心之中,这就是寻求至善的闭环循环过程。
无时无刻不锤炼工夫,就像冶炼纯金,最终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人的本性就越发清明,心性就越发清朗,良知就越发纯良,至善就会越发醇厚。
关于我们
东经智库是一家以“思想决定价值”为理念,以宣传、研究、服务、发展东莞经济为宗旨;坚持本土性、独立性和原创性,倾力打造本土发布财经资讯与民间智库研究成果的权威平台。我们立足于“探寻经济发展规律,服务东莞创新转型”,专注于推动东莞咨询行业及文化产业的繁荣与发展。
平台于2006年成立,已出版发行两百余期的东莞本土第一财经刊物《东莞经济》;通过民间智库组织东莞经济与城市发展研究会,建立了全国性的专家智库资源库,打造公益性共享资源与发展平台,通过主题性课题研究、活动组织,拓展人脉圈层与研究资源,形成跨地域、多维度、广联络的智力协作体系,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品牌孵化、战略咨询和管理咨询方案,现已发展成为东莞咨询界、文化界的优秀代表企业。
未来,我们将扎根现实,前瞻未来,与德能兼具者同行,秉持“共识、共创、共享”的合作发展原则,进一步完善服务流程和服务质量,打造全方位的项目开发板块,构建崭新的产业架构和科学经营管理模式,努力成为国内一流的智库型文化产业专业服务提供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