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结题一定要发表文章么 课题立项后的一个关键和三个环节

课题立项后的一个关键和三个环节

课题立项后的一个关键和三个环节

2010年9月13日于石家庄

卓晴君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原教育部中学司副司长、中央教研所所长)

课题立项后要把握好一个关键、三个环节。

一个关键:认真开展研究。

三个环节:开题;中期检查;结题鉴定。

这个关键始终贯穿在三个环节中,关键抓住了,三个环节便能顺利通过。

一、一个关键

一个关键是认真开展研究。认真开展研究是课题立项的价值呈现和整个课题研究成败的关键所在。本来这个道理是显而易见的。但不然,在全国规划办管理的课题中,有的课题最后结题鉴定时被评为不合格,有的甚至被撤消。究其原因就是立项后不认真开展研究。所以大家一定要把握好这个关键。

为了认真开展研究,必须要了解下两个问题:教育科学研究与一般工作研究有什么不同;教育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是怎样的。

(一)教育科学研究与一般工作研究的不同

有的学者不提教育科学研究,而提教育研究,其中少了”科学”两个字。教育部主管的全国教育科学规划中设置的课题,是教育科学研究课题,开展课题研究就是从事教育科学研究活动。我们上午下午讨论的也是教育科学研究课题,研究的是怎么来搞好教育科学研究活动。这里都有“科学”两个字。我认为,教育科学研究与教育研究这两者不能等同。有没有“科学”两个字,涉及到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什么是科学?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理性知识体系。科学的任务是揭示事物的客观规律,探求客观真理。人们依据客观规律,运用客观真理,从事实践和改造世界。科学是人们行动的指南。那么,什么是科研活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对科研活动下的定义是:任何旨在增加现有的科学知识,并在实际中运用这些知识的系统的创造性工作。

按照上述科学和科研活动的含义,我们就可以理解什么是教育科学和教育科学研究。教育科学就是关于教育的理性知识体系,它的任务是揭示教育的客观规律,探求教育的客观真理。教育科学研究就是利用已有的教育科学知识,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在教育实践中探索教育的客观规律,产生关于教育的新的理性知识的活动。这种新的理性知识指导人们进一步认识教育,改革教育,解决教育实践中的问题。

由此我认为教育科学研究与一般工作研究有5点不同:

1.教育科学研究是运用教育科学知识,以教育理论为指导进行的探索客观规律的研究,而一般工作研究往往缺乏教育理论作指导或者理论指导不明显。

2.教育科学研究必须采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其采用的方法比一般工作方法更具有严格的规范性。

3.教育科学研究的结果产生新的科学知识,一般的工作研究不一定都产生新的科学知识。

4.教育科学研究的时间一般比工作研究的周期长。

5.教育科学研究的领域分为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或称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两大类,工作研究一般为应用性研究。

以上5点的区别的关键在“科学”两个字。对教育科学研究来讲,研究既要有科学理论的指导,又要用科学研究的方法,还要求研究结果产生新的科学知识。但是,对于我们不是专业教育科学研究人员的广大的中小学校长和教师来讲,在理论上了解教育科学研究的含义是应该的,但在实践中对“科学”两字的要求上应该作适当的调整,降低一些要求。比如:有些研究可以只要求有一点理论作指导,不要求有严密深厚的理论作指导;研究的方法基本科学,不过分要求严谨;研究结果在要求能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要求有一定的理性认识上的提高,不要求有新的理论知识的产出等等。这些要求是应该达到的,否则一点学术性也没有,就不成为科学研究了。目前,在对待中小学校长和教师开展教育科学研究方面,存在着两种偏向:一种是按专业教育科研工作者的要求或高校学者的要求那样要求中小学校长和教师;另一种是泛化教育科学研究,把校长和教师的所有工作研究都称为教育科学研究,这两种偏向都是不可取的。

总之,我们至少要记住一句话:教育科学研究是运用科学方法的更为正规、系统和严密的过程。

(二)教育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

教育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总结阶段。

1、准备阶段

课题批准立项前的工作都是准备阶段的工作,其中包括:

●研究工作的准备:确定选题;初步查阅资料;初步进行研究设计(包括界定、研究目标、假设、研究内容、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等)和研究计划的制订(时间进度的安排和实施步骤);申报立项工作;理论准备等。

●研究队伍的准备。

●研究条件的准备。

今天的三项课题已经立项了,并已写出开题报告,这说明准备工作已经完成了。所以这个阶段就从略不讲了。

2、实施阶段

这一阶段需要做的主要工作有六项:

●开题。这是实施阶段的第一项工作(下面将作为第一个环节讲,此处略)。

●收集、研究资料。前面已经讲过,在准备阶段需要初步查阅资料,对课题做一些初步的调查了解。但是中小学的很多研究往往忽略了这一点,而从今天提交的三个开题报告看,大家已做了相当多的资料工作。即使在准备阶段已经进行过查阅资料的工作,但在开题后,还需要进行。收集查阅资料实际上也是一项研究方法,叫文献法。就是对文献资料进行查阅、收集、分析、综合、加工整理,从而找出研究所需要的重要材料的一种研究方法。一般来说,在研究一个问题之前,都应该先采用文献法,查阅、收集有关所要研究问题的文献资料,进行信息动态的分析,了解前人对这个问题已经做了哪些研究,解决了哪些问题,还存在哪些没有解决的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哪些经验教训和困难。这样,一方面可以避免重复研究;另方面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取得新的进展。所以,文献法不仅在研究前期要用,很多课题在研究计划开始后也是需要用的。运用这个方法的步骤是:查阅和收集,鉴别,分析、综合,加工整理。

●开展研究。按照课题开题会确定的研究设计和计划进行,一步一脚印地踏踏实实进行,保证每一步的研究质量。一般地按照原设计的计划进行研究,不作随意更动,因为这是经过立项申请和评审以及开题会论证了的。但是如果在研究中发现原设计脱离实际,或因为课题本身用的是行动研究法,那就必须进行必要的变动。行动研究法就是:课题出自实际工作的需要,研究在实际工作中进行,研究队伍有实际工作者参加,研究成果为实际工作者理解、掌握和应用,研究以解决实际问题、改善社会行为为目的。行动研究法的特点是具有动态性,强调在研究过程中不断地进行考察——反思——调整,随时根据实践情况和评估的结果对研究的方案、假设、方法等进行必要的调整和修正,以便更好地适应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行动研究的精髓在于其过程呈螺旋式上升,即:计划、行动、考察、反思(反馈)与调整,含有反思(反馈)的环节,才称得上行动研究。目前,不少行动研究的课题缺少这一环节。所以采用行动研究法的课题在研究过程中进行若干变动是必然的。

●组织学术研讨活动。本来这不必单独提出来,它包含在研究过程中。因为发现中小学的不少课题不注意开展学术研讨活动,不注意课题研究的学术性,所以单独提了出来。组织学术研讨活动的目的是,对在研究过程中形成的事实、经验和发现的现象等进行研讨,从中总结出一套实践操作体系来,或分析归纳出一些客观规律来,或分析提炼出一些新的理性认识甚至新的理论观点来。这是课题研究成果的重要质量体现,是科学研究的价值所在,也可以极大地提高我们研究者的理论素养和理性思维水平。

●撰写研究论文。在一个较长时间的课题研究中,要不断的有阶段性的研究成果出来,写论文是发表阶段性研究成果的主要形式之一。论文不能写成单纯的工作总结或工作经验。其区别在于前者有理论背景,有理性认识的提炼,而且还要符合一定的要求和格式。比如:论文一般的要包含三要素,即:要有论点、论据和论证。这是论文的基本特点。论点就是作者对所论述的问题表明自己的主张、观点。论据就是作者用来证实论点的根据和理由。论证就是指作者运用论据证实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根据以上三要素,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作为一篇完整的论文,应该具有以下三部分内容:一是要提出要议论的问题,并表明自己的观点;二是要对自己的观点进行论证,使大家信服;三是要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在一篇论文中,这三部分内容的结构排列是这样的:第一是提出问题,表明观点部分,这叫引论;第二是论证观点部分,这叫本论;第三是提出解决办法的部分,这叫结论。所以,论文结构排列的次序是:引论、本论、结论;其中引论是文章的开头,本论是文章是主体,结论是文章的结尾。

●记录积累数据和资料。自课题研究开始实施时起,就要十分重视研究材料的积累和整理。这是获得研究成果的依据,也是提高课题研究成果的信度(指研究成果的可靠、精确和稳定程度)和效度(指研究成果在解决课题提出的问题方面的正确程度,反映事物或现象间因果关系的真实程度)的依据。

课题结题一定要发表文章么 课题立项后的一个关键和三个环节

3、总结阶段

总结阶段要整理研究成果、撰写论文和研究报告,这是课题研究的最后环节。

这个环节非常重要,因此,要留有足够的时间来进行。这个阶段的主要工作有三项:

●搞好总结。可以召开经验交流会、总结汇报会等活动进行总结。

●全面整理资料。分门别类地整理,重要的可列为研究报告的附件。

●撰写论文和研究报告。怎样写论文前面已经江了。关于研究报告,因为课题研究的类型不同而有不同的写法,但其基本内容还是3大块:前言、正文和结论。很多研究者在撰写时把这3大块扩大了。有的分为5部分:▲一种分为:课题的提出及其意义;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内容;科研工作的组织与实施;研究成果质量效益分析;结论等5个部分。▲另一种分为:研究的目的意义;研究的方法;研究的结果;讨论有关的问题;研究的结论与建议等5个部分。▲还有一种分为:调查的缘由;调查的对象、人数、范围、地点及时间;调查的方法;对调查结果的分析;调查的结论与建议等5部分。这个体例适用于写调查报告。上述3个体例中,研究成果的质量效益分析、研究的结果和对调查结果的分析3个部分是最重要的,是报告的核心部分。判断一个课题的研究质量、效益和价值如何,主要看这部分内容;其次重要的是结论(或结论与建议)部分,看这部分内容主要判断课题研究的深刻性。研究报告是研究成果的主件,要特别重视。不论撰写论文或研究报告,都要求做到符合科学性、真实性、创新性、可读性的原则。

我认为,掌握好教育科学研究与一般工作研究的区别,认真地对待科学研究过程中三个阶段的各项工作,这就是抓住了关键,确保了研究工作的质量。

二、三个环节

第一环节开题

(一)开题及开题会的意义与要求

开题就意味着这项课题的研究正式启动了。要开题就要召开开题会,要召开开题会就要准备好开题报告。开题报告内容实际上是对前一阶段研究准备工作的总结,更是对课题研究正式启动的一次全面部署、动员和引导,也是对课题研究设计的再一次论证和完善,它关系到整个课题研究能否保证科学、有序、有质量地顺利进行。所以,开题及开题会是非常重要的。见于此,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增加了一项管理项目,就是对开题会要作出评估,不仅要请专家与会对开题报告作出当场评议,而且要对课题实施的可行性写出书面评估意见,并要提出调整的意见或建议。

开题会参加的人员主要是课题组成员。根据课题研究的要求和学校工作的需要也可以请全体或部分教师参加;还可以请几位专家参加。会议的主要议程可以有三部分:课题组组长做开题报告;专家点评报告或做专题报告;课题组成员讨论报告并提出修改建议,重点是研讨课题研究的可行性。

开题会以后,课题组长要根据开题会上大家的意见对研究方案和计划进行修改完善。然后,即可按方案和计划开展研究工作。

(二)开题会成功与否的关键

其关键在于两点:一是开题报告的质量;二是讨论课题研究可行性的质量。本次会议的开题报告都写得很好,框架完整,内容充实,条理清晰。以秦皇岛市海港区文耀里小学为例,报告内容有:课题提出的背景,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理论依据,研究目标(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研究内容(界定和具体研究内容),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研究步骤,成果表现形式,课题研究保障(组织、人员、其他)等十部分,报告框架非常完整,可以作为典范。

但是从开题报告内容来看,总的是研究思路尚待进一步梳理清楚,特别是在以下几个共性问题上。

1、界定问题

所谓界定就是根据研究的题目对研究的界限作出规定,具体做法是对题目中的几个主要概念或是对几个容易引起不同理解的概念作出规定。界定是关系到研究的整个走向和研究成果的成败的。这是理清研究思路的第一个重要问题。

例如《流动儿童良好学习习惯的研究》课题的开题报告中对这个题目中四个概念作出了界定:一是流动儿童;二是习惯;三是学习习惯;四是流动儿童良好学习习惯的研究。实际上只要对两个主要概念作出界定,思路就清楚了,参与研究的人也就明白了。第一个要界定的概念是流动儿童。这是个新概念,是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群体,如果不界定,大家就不清楚那些儿童算流动儿童,也就是不清楚研究的范围和对象。开题报告中对这个概念界定得很清楚,很好。第二个需要界定的概念是良好学习习惯。因为对哪些是小学生必须养成的良好学习习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如果不界定,就不知道这个课题要培养学生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就无从下手研究。界定概念往往是中小学研究中容易忽略的。

2、假设问题

在作出界定,对研究的界限作出规定以后,应该考虑对课题研究提出假设。这也是中小学研究中容易忽略的问题。大部分是课题研究采用实验法时都注意到要提出假设,其它研究一般不作假设。假设是对研究结果的推测,或者说是对研究中涉及的变量间相互关系的设想。比如研究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问题,可以提出这样的假设:小学生的不良学习习惯是由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学生本人的多种因素造成的。通过改进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等途径,并同时注重对小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能有效促进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这种假设实际上是为研究确定了路线。有了假设的研究,研究便会围绕假设进行,这样的研究过程就是验证假设的过程。当然研究的结果也可能会改变假设。所以,假设也可以衡量研究者对研究思路的清晰度。我认为,实际上在选择和确定研究题目的过程中、在对题目作出界定的过程中,大多数研究者已经心中有了假设,只是没有明确规范地提出来而已。

3、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问题

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是理清研究思路的第二个重要问题。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一定要匹配,而且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一定要与研究题目紧密呼应,就象做作文似的,要扣题。《流动儿童良好学习习惯的研究》开题报告将研究目标扩大了,包括学生学业成绩的提高和教师科研素质的提高都列在目标中了,而研究内容小,但研究内容却紧扣研究题目。这个问题反映了研究思路的逻辑严密性问题。

4、研究方法的选择和运用问题

科学研究的方法与一般方法比,更具有理论的元素、更具有创造性的特点,也更具有严格的规范性。在课题研究的方向、目标、内容等确定以后,科学研究方法的正确选择和运用对课题研究能否取得成功、研究能否得出科学正确的结论,具有关键性的作用,方法选择得是否正确和运用得是否恰当合理,也是判断研究者研究思路是否清晰的重要标志。不同类型的研究、不同内容的研究,选择的方法就有不同。方法不对、运用不当,研究成果的信度效度就差。比如:现在在中小学研究的课题中绝大部分都采用行动研究法,这种方法对在学校从事实际工作的校长、教师来讲,的确比较容易掌握。虽然这个研究方法是在实际工作中进行的,为了解决实际问题的,有实际工作者主持研究的,但要注意不能把行动研究跟平常的工作研究混为一谈,不能认为这种方法是不怎么严格的。凡是科学研究方法都有严格的规范性。行动研究实际上是有假设、有计划、有实施步骤和特殊要求的一个规范性的方法,偏离了它的规范性,就不成其为行动研究。经验总结法大家比较熟悉,但作为一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有其与一般工作方法的不同之处,主要在于理论要求上。作为科研方法的经验总结,要以理论素养为背景,并通过总结,概括产生出新的理论或新的理性认识。经验来源于实践,理论也来源于实践,通过总结教育实践,把对经验的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的层次,把经验上升到教育理论的高度,这种经验是带有普遍规律性的,不是随意的,是能在更广泛的范围内予以推广的,是能进一步指导教育实践活动的。马克思曾经说过:“理论的概念必须要由大规模积累的实际经验来完成。”(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第404页)优秀的经验总结必须理解先进的教育理论,把握总结的逻辑思路,具有认识上的敏锐性、理论上的一定深度和说服力。否则,将停留在一般工作总结水平上。教育经验总结法的意义与价值也就在于此。

5、研究对象问题

很多中小学的研究方案中没有规定研究对象;或者确定了研究对象的总体范围,但没有确定总体范围内的直接研究对象,使研究无法切入。比如有的确定全校的1-6年级的学生为研究对象,那么大的范围不可能全校几百人上千人都作为直接研究对象,必须从其中选取直接研究对象。可根据研究的需要,采用多种办法来选取,不论那种办法,选取的直接研究对象必须是有代表性,能代表总体的。

第二环节中期检查

为了保证课题研究的质量,对研究时间较长的课题,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在管理上设立了中期检查一项。中期检查活动由课题组来组织,邀请专家和有关人员参加,情况要上报。中期检查活动的重点是研讨课题研究的可持续性。上报的中期报告的要点有:研究工作主要进展;阶段研究成果;课题研究存在的问题;研究过程中有哪些变更;下一步的研究计划;可预期的研究成果等。对主要阶段研究成果要写明:成果名称,成果形式,完成或发表时间,成果影响等。专家要写出对中期检查的评估意见并上报,侧重写过程性评估,以及检查前期课题研究计划落实的情况,还要有可持续性评估以及对下段课题研究计划的建议等。对于重要变更也要上报,要对照课题申请书、开题报告和专家意见说明变更的原因和情况。

现在大家刚刚开题,离中期检查还远,但了解了中期检查的要求后,可以促使大家认真开展研究,注意积累资料,有计划地出好阶段研究成果,争取在中期检查中获得优良成绩。

第三环节结题鉴定

只有在课题研究按时结束、而且研究成果达到要求时才能申请结题。全国规划办根据不同级别的课题提出了不同要求的成果标准,比如,对教育部规划课题的最低要求是:出版专著1部,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1篇。各省也有自己的规定。课题组长对上级对自己课题成果的要求标准要做到心中有数。

申请结题时需要填写鉴定申请书,同时提交研究报告和成果公报,全国规划办规定,前者不少于3万字,后者6千至8千字。

此外,还要写研究工作报告,内容包括:研究的主要过程和活动;研究计划执行情况;研究变更情况;成果的出版、发表情况,采纳、转载、引用、实践情况等。

还要写成果公开报告会情况,内容包括:成果公开报告会一般情况;成果公开报告会要点(课题、观点、方法、建议等);同行听众反馈意见。

还要逐项填写阶段成果以及资助经费总决算等。

鉴定时,要有专家意见,并要对整个课题研究和成果评出等级来,分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等。

不属于全国规划办管理的课题按省定的规定结题鉴定。

由于离结题的时间尚早,这部分也不多谈了。

大家在第一线工作,学校和整个教育情况比较熟悉,实践经验丰富,新的理论学习及时,我要向大家学习。这次会议给我很多启发,受益匪浅。谢谢大家!错误之处,请批评指正。

现在最火的发帖平台

自媒体原创平台 踩坑亲测优劣对比,做自媒体可以选择的20个平台

2024-4-12 12:21:21

现在最火的发帖平台

创业做什么好 创业项目 2023年适合穷人翻身的10个行业(2023创业做什么好)

2024-4-12 12:21:46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