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养老是现代养老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有助于养老服务发展及新型养老模式的创新应用,还可以大幅提升健康及养老服务资源利用效率和能级,推动健康及养老服务质量升级。民生智库梳理我国智慧健康养老的总体情况,结合全国各地的实践探索和典型案例,对新时期推动智慧健康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进行了思考。今日推出《以人为本,推动我国智慧健康养老高质量发展(上篇)》。
作为现代养老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智慧养老通过信息技术融合应用,不仅有助于养老服务发展及新型养老模式的创新应用,如“时间银行”等新型养老模式的推广,还可以大幅提升健康及养老服务资源利用效率和能级,推动健康及养老服务质量升级。因此,对于智慧养老的发展应以切实推进养老智能服务系统的统一、共享、融合为核心,加快智慧养老的生态系统建设与全场景应用,以老年友好型的智慧养老产品与服务为理念,让广大老年人顺利搭上智能技术的快车,共享信息化发展成果。
总 体 情 况
我国智慧健康养老的大发展主要是依托“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行动计划”来推动的。自2017年印发《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年)》以来,我国先后制定《智慧健康养老产品及服务推广目录(2020年版)》(包括118项产品和120项服务),引导智能终端产品企业开展产品适老化设计,发布《移动终端适老化技术要求》《移动终端适老化测试方法》《智能电视适老化设计技术要求》等多项团体标准,以智慧健康养老应用的试点示范,推动各地智慧健康养老产品和服务日益丰富,标准体系初步建立,新兴业态持续涌现,智慧健康养老理念深入人心,发展环境不断优化,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及养老需求提供了有力支撑。
2021年10月22日,《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5年)》印发,这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健康中国战略和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保持既有政策的延续性、稳定性,所做出的进一步推动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创新发展的举措。
《行动计划》围绕“科技支撑能力显著增强”、“产品及服务供给能力明显提升”、“试点示范建设成效日益凸显”和“产业生态不断优化完善”等四大愿景,提出“强化信息技术支撑,提升产品供给能力”、“推进平台提质升级,提升数据应用能力”、“丰富智慧健康服务,提升健康管理能力”、“拓展智慧养老场景,提升养老服务能力”、“推动智能产品适老化设计,提升老年人智能技术运用能力”、“优化产业发展环境,提升公共服务能力”等六大重点工作任务以及“智慧健康养老产品供给工程”、“智慧健康创新应用工程”和“智慧养老服务推广工程”等3个专项工程,重点发展健康管理类、养老监护类、康复辅助器具类、中医数字化智能产品及家庭服务机器人等五大类产品,围绕不少于10个重点应用场景,再培育100个以上示范企业,打造50个以上示范园区,以促进“十四五”时期我国智慧健康养老产品及其服务的迭代升级。
与此同时,民政部以及北京、上海、浙江、广东、江苏等地民政事业、养老服务或老龄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也都从不同角度提出要大力发展“互联网+养老”,推动智慧健康养老模块化应用与体系化集成应用相结合。
截至目前,全国五批次智慧健康养老应用试点示范中,共有203家示范企业、342个示范街道、86家示范基地以及2家示范园区(即江苏省东台沿海湿地旅游度假经济区、河南省安阳市内黄县康复设备产业园)入选,其中,示范园区为第五批首次增加的内容。
各 地 实 践
(一)北京市:智慧助力养老服务提质增效
北京市依托强大的科技与人文优势,在以首善标准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积极发展数字经济的过程中,不断强化养老与健康领域的科技赋能,通过完善智慧化养老服务基础设施,积极探索统一智慧养老管理服务平台、远程监测、服务与产品推广应用、解决老年人数字鸿沟,以智能化发展助力健康养老服务的提质增效。
1、完善智慧化养老服务基础设施
朝阳区率先成立北京市首家区级养老服务指导中心,打造区级养老服务大数据信息平台与综合服务平台,并将其纳入“城市大脑”建设通道。以“四库六平台”为基础,强化区级指导中心作用发挥,通过对养老大数据平台完善、充实和优化,为老年人提供“菜单式”就近便捷养老服务,实现了73万名持卡老年人、12.8万名补贴对象的动态管理,月产生服务数据11万余条。在服务监管过程中发挥了很好作用,实现了“服务对象全覆盖、服务内容全方位、服务主体全参与、服务数据全联通、服务监管全过程、服务时间全天候”六全。加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过程监管和服务质量评价,总结推广养老服务的创新模式、试验成果和经验做法,发挥信息化平台在区域养老服务领域中的示范引导作用。
海淀区与市民政部门签订《“智慧养老”试点工作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进一步加强与市民政局的业务合作与资源共享,强化组织领导与顶层设计。依托自身科技区域优势,通过统一数据标准、共享数据应用、融合系统建设,整合现有的老年人综合能力评估、养老家庭照护床位、巡视探访、互助养老志愿者积分管理系统、看护系统等智能系统,搭建区级智慧运营中心,推动智慧养老相关智能设备与系统的部署和应用,围绕服务监管、数据分析、便民服务、资源共享等内容,实现所有数据实时同步到智慧运营中心,即时掌握辖区养老数据动态,为监督管理和政策制定提供辅助依据,有效助力智慧城市的全面发展与建设。
2、推进智能居家服务产品与场景应用
朝阳区以智慧健康养老“一键呼”系统应用场景为支点,通过需求端发力来推进智慧居家养老服务。截至2021年底,共为全区5.35万老年人安装了“一键呼”养老服务终端,“一键呼”终端已全部接入43个街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及全区77个养老机构、160个养老服务驿站,全年开展各类为老服务近4万人次。二是培育智慧养老服务主体,扩大供给主体,拓展服务内容,持续开展“智慧养老院”和智慧养老社区建设试点,推进“互联网+护理服务”,形成了以爱侬养老等为代表的智慧养老服务公司。三是推广智能床垫、智能穿戴、康复辅具、远程监控设备等产品用品,实时监督老年人身体状况等各项数据指标,为辖区内老年人提供远程健康监护、紧急援助、居家安防、资源链接等个性化的精准服务。2022年,朝阳区将继续完善养老服务大数据平台,继续开展“一键呼”智慧养老服务,并推进老年人康复辅助器具免费或低价租赁服务,让老人享受更加充实更有保障可持续的为老服务。
海淀区以“智慧养老体验中心”为窗口,从供给端推进为应用展示落地,强化老年人体验感、获得感。通过搭建理论+实操的专业养老护理学习平台,完善的养老护理课程培训体系、互动式的实操教学体验,在孝道文化传承、失能照护培训、失智照护培训、心理慰藉、老年辅具使用等方面开展全面培训;构建AI智慧养老中心功能区,提供AI沉浸式体验、变老体验装、健康大数据、身体指标测试、老龄化国情教育、智慧养老设备展示等综合智慧养老服务体验。以此为契机,打造智慧养老示范街道,提升老人养老生活品质,盘活街区为老服务资源,将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特定场景下产生的养老服务需求,整合为链条式服务,为老年人提供智慧应用工具,采集服务需求,以场景应用为导向、以老年人需求为中心,通过运用智慧养老应用场景,细化、分解服务需求,满足老年人多样性的养老服务需求。
(二)浙江省:养老服务数字化改革升级“浙里养”
近年来,浙江省不断创新智慧养老应用场景,提高养老服务智慧水平。
一是出台数字化改革方案。2021年5月,浙江省民政厅印发《浙江省养老服务数字化改革方案》,就需求分析、工作目标、框架结构、建设任务、平台运行、保障措施六方面提出要求,明确建立指标、政策、工作、评价四个体系。
二是加强智慧健康养老设施建设。贯彻落实《浙江省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加快智慧健康设施,打造全省医疗保障系统核心业务骨干网络、医疗保障专属行业云,新建全省医疗保障信息平台。加快智慧养老设施建设,建设一批智慧养老院,培育一批智慧康复辅具、智能老年用品生产企业,打造社区智慧居家养老模式,推进家庭适老化、智慧化改造,建成并高效运营“浙里养”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到2022年,每个市县至少建有1家智慧养老院。
三是优化升级“浙里养”智慧化平台。2020年11月,“浙里养”智慧养老服务平台上线运行;2021年,开发“浙里养”2.0版,利用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构建“1+5+N”总体框架,打造养老服务数据库,实现一个平台提供养老服务供给,一组数据掌控养老服务态势,一部手机通办养老服务业务,一张地图展示养老服务资源,一套算法协助养老智能决策。同时组织各地开展一床一码、智慧养老院、智慧养老社区、家庭养老床位、康养联合体、养老人才培育等应用场景试点,成熟后嫁接“浙里养”,全省推广。
四是开辟智慧养老新领域。整合、链接各类服务资源及养老服务数据,创建契合需求的养老场景。结合未来社区和乡村建设,迭代升级“健康大脑+智慧医疗”和“养老大脑+智慧养老”多跨场景。在杭州市、宁波市等37个地区开展“一床一码”应用、康养联合体、智慧养老院、家庭养老床位、智慧养老社区、养老人才培育、养老服务智慧监管“七大场景”试点工作,着力推进“智慧+”居家养老、“智慧+”机构养老、“智慧+”医康养一体化等发展。
(三)上海市:智慧平台与养老顾问促进场景应用
“十三五”以来,上海持续探索运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创造养老服务的新业态、新模式,通过“上海市养老服务平台”、养老顾问以及发布智慧养老应用场景等形式,推动互联网应用适老化和无障碍改造(涵盖卫生间、厨房、客厅、卧室等60余项200多种产品的“产品包”供选择)、健康码“离线版”、“时间银行”“分院式管理”、AI食堂等多场景应用。
首先,为了方便市民查找合适的养老资源,2019年5月,上海市民政局上线“上海市养老服务平台”,随后推出其“姊妹版”——上海养老顾问微信公众号,方便市民对养老机构的收费、距离以及是否长护险定点机构等进行查询。平台还链接了上海“随申办”公共服务平台,提供为老服务项目信息、全市各社区养老顾问点及个人、机构相关办事指南。
各区也上线了区级智慧养老大数据平台,除了对接市级养老服务平台外,区级平台更关注“精准服务”。比如,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以来,长宁区智慧养老大数据平台上线智能化疫情排查系统,通过二维码,迅速采集、掌控、追溯、统计各养老机构返院老人情况,高效地支持了全区养老服务机构疫情防控。
其次,先后共发布20个智慧养老应用场景。2020年4月27日,上海市民政局联合市经信委发布首批12个智慧养老应用场景需求,引导科技企业在研发服务和产品时贴近智慧养老需求,分为安全防护类(6个)、照护服务类(2个)、健康服务类(2个)、情感关爱类(2个)共四类。2021年6月,上海市民政局发布第二批8个智慧养老应用场景需求,包括智慧助餐、健康码智能核验、认知障碍老年人认知训练、行动不便老人出行“一键叫车”、养老机构老人常见病配药、居家失能老人助浴、老年人上下楼梯辅助、老年人用水用电智能监测等。
(四)天津市:8910“智慧+”让居家养老更安全
8910智慧养老服务平台于2021年1月在和平区上线,到2022年2月已累计解决39032件(次)养老困难事、烦心事,为带动本市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加快发展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和平区也因此于近日入选由民政部和财政部遴选的“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工作优秀案例”,并面向全国推广。
为破解难题,打通服务堵点,和平区民政局依托2010年成立的和平区居家养老应急呼叫服务中心,探索建成8910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平台以“五件套、三平台、一热线”为切入点,推动全区涉老数据互联互通,并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对区内有需求的老人实现应急呼叫服务全覆盖,在保障老人居家安全的基础上,实现养老服务需求与供给精准对接,全区居家养老综合服务更规范化、制度化、便捷化、智能化。
其中,“五件套”指为全区2500余户60岁以上孤寡、高龄、失能、空巢、失独等特殊老年人安装的“居家卫士”设备,包括一键求助、可燃气体感知、烟雾感知、人体红外感知及通话等功能;“三平台”是将8910智慧养老服务平台细化为区、街道、社区三级,老年人拨打和平区养老服务“一热线”,可了解周边养老服务设施的具体位置和最近的老年助餐点,还能预约上门理发、修脚、助浴、助洁等服务;相关服务由5支线下服务团队来完成,包括由平台原有30余名孝老员组成的应急服务队、由400余名社区志愿者组成的志愿服务队、由全区网格员组成的社区网格队、由燃气或水电等职能部门人员组成的文明实践队以及由辖区派出所民警、辅警组成的110服务队。
(五)其他地区
1、无锡市:信息化推动养老服务资源整合和共享
江苏省无锡市建成市、区、街道(镇)、社区(村)四级联网、标准统一、互联互通的养老服务信息管理系统,并结合物联网、移动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建成全市智慧养老平台,打造智慧养老服务“五张网”,即:精准服务网,精准掌握老人服务需求,对老人喂药、擦洗、组织活动等需求“随呼随应”;高效管理网,实现养老机构内部管理高效化,民政部门监管和服务高效化;安全保障网,通过定位求助、跌倒自动监测、安全防范报警等智能服务,能够有效防范和规避老人跌倒、走失等各种风险;健康保健网,利用卧床监测设备、可穿戴式设备等技术,实现老人健康体检动态化和智能化;社区餐饮网,支持养老机构、区域性助餐机构的餐饮功能延伸到社区和居家。
2、成都市:发布12个智慧养老应用场景需求清单
2022年5月,成都市民政局、成都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成都市新经济发展委员会联合发布了《成都市智慧养老应用场景需求清单》,主要有两类:一是综合应用场景类,包括高龄独居老年人智慧照护综合场景、养老服务商城应用场景;二是技术应用场景类,包括老年人防跌倒、认知障碍老年人防走失、机构出入探视管控、机构智能查房、老年慢性病用药、社区居家康复训练、老年人智能相伴、智能助餐、健康码智能核验、老年人上下楼梯辅助等10个场景。如,高龄独居老年人智慧照护场景,针对高龄独居老年人的安全、健康风险预警技术及社会参与技术应用;老年人防跌倒场景,针对居家或机构环境方面,基于传感器设备的固定或可穿戴跌倒感知技术,采用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跌倒监测方法,获取老年人跌倒状态、生理状态及位置信息;老年人智能相伴场景,在老年人日常生活的居家、社区、机构等各种场所和养老服务场景中,借助各类智能化、信息化手段,为老年人提供触手可及、便捷易用的养老信息资源服务和陪伴关爱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