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生菌坚果、益生菌奶茶、益生菌跳跳糖、益生菌奶球……近日,不少新消费品牌相继推出益生菌新零食。益生菌正在以有趣、高颜值、食用方式友好的食品产品形态出现在我们各种生活场景中。年轻群体对健康的关注度逐年提高,益生菌食品成为香饽饽,有望成为下一个千亿级大健康市场风口。但产业极速发展的背后,亟须相关标准或法规对益生菌市场进行规范。
琳琅满目的益生菌食品让人眼花缭乱。近日,记者走访市场见到,不少食品都标榜添加益生菌。在良品铺子的“每日坚果”产品中,添加了BB-12等明星益生菌菌种,此前,良品铺子宣称是与“拥有世界上大型的菌种生产工厂”著称的丹麦食品巨头可汉森深度合作;在燕塘牛奶的老广州系列乳制品里添加了LABS复合益生菌群;主打健康轻食的每鲜说推出跳跳糖粉剂益生菌,吃益生菌就如同小时候吃跳跳糖一样;而益生菌小蓝瓶更是凭高颜值外表而成为线下渠道里“抓眼球”的单品。
在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发布的《益生菌食品》团体标准中指出,益生菌食品是指“添加了益生菌,并且在保质期内益生菌活菌数量符合一定要求的食品”。欧睿国际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益生菌市场价值约400亿欧元,中国益生菌市场平均年增速约为15%,预计2022年接近900亿元市场规模。市场调研机构ZION 预计,到2025年,全球益生菌产业产值将超过770亿美元,中国市场占比将超过25%。
近年来,我国益生菌行业处于快速上升阶段,消费需求持续扩大。如今大众对于有益生菌类食品的关注度高速增长,益生菌领域热度大增,益生菌也迎来了井喷式发展,有望成为下一个千亿级大健康市场风口。
“大部分标称含有益生菌的食品,能否实现益生菌的功能,还需要打一个问号。”广东省食品学会理事长、华南理工大学教授李汴生,这其中关系到所用的菌种、菌株以及活菌量。目前国家批准的可用于保健食品的益生菌菌种只有10种,可用于婴幼儿食品的益生菌还限定了菌株。“用于普通发酵食品的(也即广义上对人有用的或有益的)菌种不限于这些,今后,被认可具有保健功能的菌种有可能继续增加。益生菌食品应该标明使用的菌种,甚至菌株。”
菌株、活菌数、冷藏,是液体中活性益生菌有效发挥的三个重要元素。广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营养科医师曾婷举例子说,不是所有声称含“益生菌”的酸奶都有效,只有含活菌的低温酸奶才能获得益生菌的效果。一般来说,有活菌的乳制品保质期都在一个月内,而且只有低温储藏才能缓解益生菌的衰减过程。此外,活菌数需要达到一定量级才有效果。
是否含有活菌以及含有多少活菌也是消费者选购益生菌产品时应该注意的。“以干燥状态存在的益生菌产品可以不用冷藏,冷藏当然更好。”李汴生说,冻干粉是通过低温干燥的方式,益生菌处于休眠状态,但仍然是活的。“冻干粉可以作为添加成分,直接加入到食品中,应用非常方便。”
李汴生说,益生菌食品大都需要冷藏,这影响了贮运和食用上的方便性,因此人们也开发了灭活的产品,比如不需要冷藏保存的乳酸菌饮品。这类产品在发酵过程中使用了活性乳酸菌,后面通过灭菌来实现产品能常温保存。国际上普遍认可的益生菌产品是指活菌。虽然也有研究显示死菌也有一定的功能,但到目前为止这方面的研究还较少。
在益生菌领域沉浸多年的光明乳业,其有关负责人称,将产品中的活性菌清晰标示在包装上,有利于消费者辨识与选择。
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称,益生菌产业的核心是菌种。此前,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发布《可用于食品的菌种名单》《可用于婴幼儿食品的菌种名单》(征求意见稿)。其中,可用于食品的菌种及亚种共计38个,可用于婴幼儿食品的菌种及亚种共计10个。在菌种研发和产业化方面,海外已经有很长时间的积累,甚至不乏超百年的老牌企业。市面上的知名菌种比如保加利亚乳杆菌,大多是国际公司沉淀下来的技术。相比之下,中国在益生菌产业介入时间较短,菌种研发和配套还属于起步发展阶段,还需研发沉淀和人才储备。相关行业研究指出,目前全球益生菌补充剂市场规模约为500亿元人民币,而中国益生菌补充剂市场约占全球市场的10%。他建议,国内益生菌企业应加大科研投入,开发出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菌种。益生菌的多元化和菌株的本土化,是我国亟须解决的产业技术发展瓶颈,需从技术、专利、品牌、储备等各方面进行完善。
“考虑到中国人饮食习惯、生活方式等差异化对体内外菌群结构的影响,国人更需要符合自身体质的益生菌产品。”朱丹蓬认为,国内益生菌产业仍大有可为。据《中国益生菌消费认知状况报告(2020)》调研显示,46%的消费者认为中国研发的益生菌更适合国人体质。这将成为国产益生菌实现弯道超车的重要支点。《益生菌食品》团体标准明确“益生菌食品”使用的益生菌菌株应当满足的技术方面要求。技术标准的完善对于刺激企业加大自主益生菌研究和应用无疑起到积极正向的作用。
据悉,当前我国益生菌食品产业出现细分化趋势,针对减脂减重、情绪管理、口腔健康、呼吸道健康等特定功能化的产品不断上市,并受到消费者青睐。光明乳业相关负责人透露,未来他们将在菌株研发上,依托现有菌种库,进一步突出中国特色菌株作用,深挖更适合于中国人群的益生菌,并针对人群细分领域,研发出更多的菌株及推出更多的益生菌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