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网络技术十分发达的背景下,青少年网民能接触到的网络信息越来越多。在繁冗的网络信息中,一些不确定因素危害着青少年的健康。那么我们应该怎么保护祖国的花朵,保证他们在上网时避免不确定因素的危害呢?
首先,网络警察应该及时发现****秽信息的传播。
对于未成年人来说,他们的身体还在发育中,如果过早地接触到了不良信息,那么大脑的发育也会受到影响。如果接触到了**信息。从多巴胺分泌的角度来说(多巴胺是一种神经递质),如果无意中接触到了黄色信息,就会对人的大脑产生刺激,多巴胺分泌的原因是受到了外界刺激,大脑作出反应就是对该事件进行了标记。下一次再看见同等程度的类似信息,就不会做出特别反应,但一些刺激会让人产生愉悦的感觉,这并不是一件好事。当你得到好东西时,多巴胺神经并不会被激活,但得到意想不到的东西时,多巴胺神经就会被激活。多巴胺的增加标志着意外事件的发生,无论发生的事件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长期接触黄色信息就会不断地刺激多巴胺神经。当多巴胺开始分泌时,人会产生愉悦的心情。但如果想要在同一件事上感受到快乐,就要看到更刺激的东西。多巴胺这时就会成倍分泌,长此以往就会上瘾,这类似于**对于人的影响。长期接触过于刺激的信息,就会导致心理变态,这对社会也是一种危害。时间一长,就很难被其他事物所吸引,也不能够从其他外物获得满足感和愉悦感,因黄色信息而精神恍惚,焦躁忧虑的青少年不计其数。由此可见,黄色信息对青少年的危害之大是可想而知的。就拿我自身来说,在暑假期间上网查找需要的资料,但是旁边的黄色广告却挡住了画面,想关掉,却因为叉的符号太小误点进了广告,入眼却是不堪入目的画面。同样的事情还发生过很多事,所以如何避免这样的事情再次发生是值得思考的。
政府也应该加大对网络的治理力度,通过道德、法律等手段规范网络信息传播。
信息爆炸也是一个问题。网络上的言论鱼龙混杂、真假难辨。一女子取快递,却被拍视频造谣出轨,这造成了这名女子社会性死亡,并且对这位女士本身也造成了巨大伤害。一方面她因为网络上的谣言而被公司辞退,一直找不到工作;另一方面精神上的压力也让她不知所措,甚至一度患上了抑郁症。更有甚者,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扭曲事实,发表伪事实言论,误导青少年,致使一些青少年在大好年华犯下罪行。网络信息除对个人造成危害,也有歪曲真相,真假参杂的信息危害着国家安全,比如一些胆大包天的人对警察造谣,说自己被拘留在看守所,引起一些青少年的模仿。网络的积极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一些经过真实求证的信息对社会也有很大的帮助,比如:在今年郑州暴雨灾害期间,不少市民在微博发布救助信息,一位河南籍大学生Manto帮助求助者被成功救援,他将真实求证过的文档发送在救援群里,解救了许多受困人员。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所有人都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影响,包括青少年。
一些暴力恐怖信息也在网络上被广泛传播,如果长期处于恐怖信息的影响,会引起心理问题,如恐惧症。还会造成生理上的伤害,如免疫力水平下降。一些暴力血腥的信息,还会让对事物认识不够清晰的青少年产生误导,如模仿暴力倾向。2018年的《纽约时报》6月26日报道:日本网络博主 在举办一场教博主如何与网友互动,如何应对网络喷子的讲座后被一名网络喷子杀害。讲座在福冈举行,大约在晚上7:45结束,15分钟后他去洗手间上厕所,随后他被人杀害,脖子和胸部被刺数刀,随后被送往医院不治身亡。据报道称,杀死他的嫌犯就是曾多次**扰他的网络喷子——42岁的 。事实上,我国的“网络暴力”问题,至少可以追溯到2001年“9.11事件”发生的次日。当时,一些青年网民异乎寻常的言论,表达自己对现实暴力与血腥的倾慕。
网络上虚虚实实、真真假假,不仅需要网络警察擦亮外部硬件,保护青少年上网的安全;还需要青少年自己学会思辨,构筑起保护自己不受不良网络信息侵害的屏障。只有这样双管齐下才能够更好的保护青少年网民健康上网。
姓名:黄兴艳
学校:四川省遂宁市第六中学校
班级:高二(7)班
指导老师:何晓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