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虚体质是指当人体脏腑功能失调,气的化生不足时,患者易出现气虚的表现。是现代人常见的亚健康病态,患者以元气不足,疲乏、气短、自汗等气虚表现为主要特征,其常见临床表现为语声低微,形体消瘦或偏胖,气短懒言,精神不振,体倦乏力,常自汗出动则尤甚,舌淡红边有齿痕,苔白,脉虚弱。
“天人相应,顺应自然”的养生方法,是中医养生学的一大特色。因时养生,就是按照时令节气的阴阳变化规律,运用相应的养生手段达到防病治病、保健养生的目的。
气虚体质者,不耐风、寒、暑、湿之外邪,易患感冒、出现内脏下垂等,平素抵抗力弱,且病后康复缓慢。其治疗当以补气养气为总则,同时结合临床辨证,灵活而有针对性地施治。
药物养生
气虚体质者,多因先天禀赋不足、长期饮食失调、情志失调,久病、劳累之后,年老体弱等引起。五脏气虚在临床上均可见,以心肺脾肾常见,除上述气虚证常见临床表现,同时并见心、肺、脾、肾气虚的相应病变而见不同症状。气虚体质症状表现多端,治疗大法当补气益气。
1、心气虚证
临床证见:心悸,胸闷,舌质淡,脉虚结代。
治则:益气养心。
主方:养心汤、七福饮。
常用药物:人参、白术、炙甘草、黄芪、当归、川芎。
2、肺气虚证
临床证见:咳嗽无力,少气短息,动则益盛,痰液清稀,平素易感冒,舌淡苔白,脉弱。
治则:补益肺气。
主方:补肺汤、玉屏风散、生脉散。
常用药物:党参、黄芪、淮山药、太子参、麦冬、白术、甘草、大枣、熟地、五味子。
3、脾胃气虚证
临床证见:饮食减少、食后胃脘不适、大便溏薄、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脉缓弱。
治则:健脾益气。
主方:四君子汤、参苓白术散。
常用药物:党参、黄芪、淮山药、白扁豆、薏苡仁、麦冬、白术、甘草。 #p#副标题#e#
4、肾气虚证
临床证见:腰膝酸软,小便频数而清,白带清稀,舌淡苔白,脉沉细弱。
治则:益气补肾。
主方:肾气丸、大补元煎。
常用药物:党参、熟地、生地、淮山药、枸杞、山茱萸、当归、炙甘草、菟丝子、益智仁。
除上述方药外,可随症加减。自汗多加黄芪、五味子、牡蛎、麻黄根益气固摄;气短甚者加补肾纳气之品,如补肾脂、胡桃肉、熟地、五味子、蛤蚧。“血为气之母”,血不断为气的功能活动提供水谷精微,可适当加用补血药,如熟地、生地、白芍、枸杞、大枣;“气能行血”、“气能生血”,气虚则血液运行不畅,气虚则血虚,故可适当加补血活血药,如当归、川芎。
起居养生
春回大地,人体的阳气开始趋向于表,皮肤腠理逐渐舒展,肌表气血供应增多而肢体反觉困倦,故有“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之说,往往日高三丈,睡意未消。然而,睡懒觉不利于阳气生发。因此,在起居方面要求夜卧早起,以助阳气之升发。
气虚体质的人春季容易出现乏力嗜睡的状况,然而“久卧伤气”,气虚体质者既应当保证睡眠的充足,也要控制睡眠时间,做到起居有常。
春季气候变化较大,极易出现乍暖乍寒的情况,加之人体腠理开始变得疏松,对寒邪的抵抗能力有所减弱。所以,春天不宜顿去棉衣。特别是年老体弱者,减脱冬装尤宜审慎,不可骤减。为此,《千金要方》主张春时衣着宜“下厚上薄”,既养阳又收阴。《老老恒言》亦云:“春冻未泮,下体宁过于暖,上体无妨略减,所以养阳之生气”。
春季多风,而风性开泄,故春季气虚体质者应做好“春捂”,以助阳气之生发;合理增减衣物,防止汗出当风。春季万物生发,病毒性感冒、风疹、麻疹等易于流行,气虚体质者当做好防护,防止罹患季节性疾病。而患病后则要及时就医,防止疾病的传变、加重。
饮食养生
#p#副标题#e#
气虚体质者春季在饮食方面,要遵照《黄帝内经》里提出的“春夏补阳”的原则,宜多吃些温补阳气的食物,以使人体阳气充实,增强人体抵抗力,抵御风邪为主的邪气对人体的侵袭。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里亦主张“以葱、蒜、韭、蓼、蒿、芥等辛嫩之菜,杂和而食”。另一方面,由于肾阳为人体阳气之根,故在饮食上养阳,还应包括温养肾阳之意。春天时人体阳气充实于体表,而体内阳气都显得不足,因此在饮食上应多吃点培补肾阳的食物。除了蓼、蒿等野菜外,葱、蒜、韭等都是养阳的佳品。
唐代名医孙思邈说:“春日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气。”春为肝气当令之季,根据中医五行理论,肝属木,脾属土,木土相克,即肝旺可伤及脾,影响脾的消化吸收功能。中医又认为,五味入五脏,如酸味入肝、甘味入脾、咸味入肾等,因此若多吃酸味食物,会使本来就偏亢的肝气更旺,进而可能损伤脾胃之气。有鉴于此,在春季人们要少吃些酸味的食物,以防肝气过于旺盛。而甜味的食物入脾,能补益脾气,故可适当多吃一点,如大枣、山药等。
中医学认为,脾胃是后天之本,是人体气血化生之源,脾胃之气健旺,人可延年益寿。气虚体质的人平素宜食用益气健脾、易消化、性平味甘的食物,如大枣、山药、龙眼肉、莲子、薏苡仁、芡实、黄芪、党参、白扁豆、粳米等,且烹饪时宜久炖。气虚体质者不宜多食辛辣燥热、油腻厚味的食物;忌食生冷性凉等易损伤脾胃的食物,如西瓜、香瓜、水梨、香蕉、黄瓜、苦瓜、筊白、笋、蚌类等;也不宜食用具有耗气性质的食物,如槟郎、空心菜、生白萝卜等。气虚体质的人补益要循序渐进,不可峻补、乱补,也不宜食用过于滋腻的补品以免影响脾胃运化,甚至出现“虚不受补”。
运动养生
合理、科学的运动有助于人体气血的运行。气虚体质者的体能偏低,运动锻炼应采取低强度、多次数的方式,如太极拳、气功、散步等缓和运动,务必做到“形劳而不倦”。
“脾主四肢”,气虚体质者在日常锻炼中要多活动四肢,以流通气血,促进脾胃的运化。但“过劳则气耗”,气虚体质者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避免过度的体力劳动、大汗、大渴,以防气随津脱,耗伤脾肺之气,或者房劳过度损伤肾气。
精神养生
据调查统计春季是抑郁等心理疾病高发的季节,这可能与气候及春季肝气郁结有关。因此春季更要注意做好精神方面的调养。
五志、七情的过极均可导致人体气的紊乱,如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所以气虚体质者在日常生活中应培养豁达乐观的生活态度,不可过度劳神,避免过度紧张。建议一定要保持平和稳定的心态,尽量做到以“平和”为贵,无论遇到什么事都要保持平衡的心态,乐观的心态,切忌给自己过大的心理压力,日常应以安养神气为主,避免大悲大喜,避免过大的情绪波动,这样才能更有助于达到“阴阳平衡”的健康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