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房网 墨传千年,最全的中国墨介绍

魏国书法家韦诞在前人制墨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制墨时在原料中加入了鸡蛋、珍珠粉和麝香等材料,使得制成的墨香味独特、光泽持久,具有“一点如漆”的效果。 明代中期,徽州地区制墨

墨出徽州,独步天下。提到徽州,便会让人想到笔墨纸砚这文房四宝。在徽墨的故乡,一边体验徽墨的制作过程,一边听徽墨大师们讲述徽墨前世今生的传奇故事,闻到的墨香仿佛还带着百年前的味道,让旅行有了一种极强的人文趣味。

墨,从字形上看,“墨”字上“黑”下“土”,表明墨是用黑灰制成的。“墨”因它的颜色而有了“黑色”的意思,又因用它创作的艺术作品的形式,引申为“诗文或书画”。“”指的就是善于书写作画的文人,他们的作品被称为“墨迹”,珍贵的字画则被称为“墨宝”。

“惜墨如金”、“胸无点墨”、“舞文弄墨”……是我们都熟知的成语,说明’墨’是构成中国文化的重要元素。“孟母三迁”的故事更是把“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的内涵演化到极致了。

中国画一般多用油烟墨,只有着色的画偶尔用松烟墨。

墨的浓淡是影响作品艺术效果的直接要素。浓墨书写时行笔实而沉,墨不浮,具有凝重沉稳,神采外耀的效果。苏东坡尤喜浓墨,对用墨的要求是:“光清不浮,湛湛然如小儿一晴。”认为用墨光而不黑,失掉了墨的作用,黑而不光则索然无神气。

淡墨介于黑白之间,呈灰色调,给人以清远淡雅的美感。

按照制墨的原料可划分为松烟墨和油烟墨两种。

松烟墨,是以松枝烧烟配制,墨色乌光泽度差,胶质轻,只宜写字。松烟墨起于何时已不可考,但其在东汉时期已经盛行,曹植在乐府诗《长歌行》中,就有“墨出青松烟,笔出狡兔翰”一句。

油烟墨,是用油烧烟(主要是桐油,并和以麻油、猪油等)再加入胶料、麝香、冰片等制成。油烟墨色黑,有光泽,多用于绘画。因桐油烧烟成本高,烟细而重,价格较松烟贵重许多。

中国墨的传承延续

墨,可追溯到公元前12世纪前,商代或更早,我们的祖先就开始使用天然石墨及矿物颜料在甲骨文上书写文字。

据史料记载,周宣王时期“刑夷始制墨”成为人工制墨的发端。《述古书法纂》记载,“邢夷始制墨,字从黑土,煤烟所成,土之类也。”

春秋战国时期,从对出土的实物竹简、木牍、帛书上的文字的考证,有很多是用毛笔蘸墨书写的。

秦代有了人工制造的烟墨。湖北省的云梦睡虎地的秦墓中,出土了迄今为止我国发现最早的人工墨。墨呈丸状,由松烟不充分燃烧,加上鹿胶、牛胶等黏合剂手工捏制而成。

湖北省的云梦睡虎地秦墓出的人工墨

东汉时发明了墨模,使墨的样式趋于规整。墨模的出现为规模化制墨带来了可能,制墨业因此得到长足发展。

三国时魏国的墨非常精致,被誉为’百年如石、一点如漆’。魏国书法家韦诞在前人制墨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制墨时在原料中加入了鸡蛋、珍珠粉和麝香等材料,使得制成的墨香味独特、光泽持久,具有“一点如漆”的效果。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墨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以松枝或松树干烧烟制成的松烟墨完全取代了天然的石墨。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中已经比较详细地记载了墨的制作方法,在造墨技艺上总结了较为丰富的经验。

唐代,科举制度盛行,文化繁荣,社会上对墨的需求大增,同时出现了奚鼐、奚超等名家,奚氏家族为河北易县人,奚超与其子奚廷圭皆为大师级人物,取易水石研墨,成就了易墨与易水砚,后易县却成了兵燹灾地,父子举家迁至歙州。歙州改为徽州后,奚墨成了徽墨的代表,也成为中国文房四宝不朽之经典。奚廷圭以黄山松烟为原料,改进调胶、捣杵等工艺,所制之墨“丰肌腻理,光泽如漆”,声名大作,因此得到南唐李后主赏识,赐姓李,并封李廷圭为墨务官,李廷圭墨由此扬名天下,时有“天下第一品”、“黄金易得,李墨难求”之美谈。

宋代,出现油烟墨,也是最值得骄傲的成就。宋以前基本采用松烟为主要原料,用松烟制墨要选择肥腻、粗壮的古松,因而许多古松被砍伐殆尽,造成对自然资源的极大破坏。墨源匮乏而用墨需求日增的情况下,被迫寻找新的制墨原料。这个时期出现了潘谷、张遇、叶茂实等名家,尤其是潘谷制墨“遇湿不败”,“香彻肌骨,磨研至尽而香不衰”,被誉为“墨中神品”,潘谷更得“墨仙”之称。

明清两代迄今,全国制墨中心也一直在徽州。

明代的制墨业空前繁荣,中后期形成了徽墨的三大流派—歙墨、休宁墨、婺源墨。

明代的著名制墨名家有程君房、方于鲁、罗小华、邵格子、吴申伯等。罗小华的桐油墨、程君房的漆涸墨、方于鲁的名贵药构墨都是难得一见的珍品,隽雅大方,香料考究。程君房自诩“吾墨百年之后金不换”。著名书画家董其昌在为程君房《程氏墨苑》作序中称赞“横绝四海,百年之后无君房而有君房之墨;千年之后,无君房之墨而有君房之名。”

明代中期,徽州地区制墨,是松烟墨与油烟墨并举,特别是“桐油烟”与“漆油”的制墨工艺广为运用,油烟墨的生产达到了历史上的最高水平。当时生产的许多精美的油烟墨和漆烟墨,能流传到今天的已经成为传世的名墨。

清 曹素功“紫玉光”墨

清代前中期,曹素功、汪近圣、胡开文、汪节庵四大制墨名家后称“清四大墨王”。由于宫廷十分重视制墨业,其商业化的规模程度很大,其中曹素功墨业历经十三代,见证了清墨的整个发展过程。

曹素功的品牌“紫玉光”、“苍龙珠”,胡开文的“御园图墨”、“御制棉花图”、“万寿图”、“骊龙瑞”、“巷佩室”,汪近圣制作的“耕织图”、“罗汉赞”,图案之精美、刻画人物之细腻,造型之雅致,装潢之考究达到了空前绝后的程度。

清后期,制墨用的大量漆和桐油等原材料遭掠劫出口,中国制墨业开始渐渐衰落,墨汁的出现,更给了传统制墨业以致命打击。

清嘉庆 胡开文制 御园图集锦墨

一两徽墨一两金 墨其实是一种“烟”,是一种以油烟、松烟等为原料纯手工制成的黑色颜料。

古代制墨分造窑、发火、取煤、和剂、成型、入灰、出灰、试磨八道工序。

烟房网 墨传千年,最全的中国墨介绍

现代制墨分炼烟、和胶、杵捣、成型、晾墨、锉边、洗水、填金、包装九道工序。

炼烟:炼制松烟的烟窑就山势斜卧于山坡,烟煤附于窑壁,冷却后扫下。古时还有立窑,高丈余,肚大口小,上覆五斗瓮,今不用。炼制油烟的烟房需密闭不透风,用灯草点燃油灯,每盏灯上覆一瓷碗,烟熏在碗里。现代用点烟机炼烟。

和胶:入料之前,烟煤需先漂洗,并用四十目筛清除杂质,胶的配比应按烟料粗细、胶质优劣、制作时令、销售地区等因素酌定。

杵捣:所有的制墨原料和胶以后,要竭力搅拌均匀,然后杵捣。古时制墨以青石作臼,檀木作杵,捣时如干燥粘杵,可反复洒少许中药汁,直至捣匀捣透才能出臼。故有墨不厌捣之说。

成型:杵捣后的原料,放在墨墩上用六磅锤翻打。中档墨翻打八次,每次谓之一折,每折24锤,高档墨折次递加。翻打后的墨馃,按墨模式样称准重量分成小馃,在恒温板上搓成墨丸嵌入墨模,搓时要用手劲按、捺、推、收。入模之墨置于坐担下,以墨工自重压平正。

描金:墨干燥后,还要将墨面上的款识纹样作描金添彩处理。一般以上金色和银色为主,故名描金。描金层要求光亮、整洁、色层均匀。描金的作用,不仅是好看,而且有密封作用,使墨保持一定的湿润度。

描金

安徽产墨中心是徽州、歙县、休宁与婺源等县,现存的墨锭多以徽墨为主。

徽墨制作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 徽墨品种繁多,有漆烟、油烟、松烟、全烟、净烟、减胶、加香等。高级漆烟墨,是用桐油烟、麝香、冰片、金箔、珍珠粉等10余种名贵材料制成的。

墨模上由能工巧匠雕刻出名人的书画,施以五彩,嵌在锦匣当中,成为集绘画、书法、雕刻、造型等艺术于一体的艺术珍品。

目前,为了方便,一般书画都采用墨汁,以一得阁和曹素功所产为佳,但讲究用墨的人仍采用研磨徽墨的办法,创作书画。

清 梅兰竹菊四条屏 老墨 詹大有允成氏造

制墨名家,见于记载的有数百人,现仅简要介绍其中的代表人物:

唐代

李慥: 唐代制墨名家,是李超、李廷珪制墨家之祖。

祖敏: 唐代制墨家,以鹿角胶煎膏后凝烟成墨。

李超: 南唐制墨名家,唐末与其子从易水南迁到歙州。用捣松 和胶造墨,深受后主之赏识,赐李姓为李超(原为奚超),被封为墨务官。宫廷以他制的墨为宫廷佳品赐给近臣。

李廷珪: 李超之子,南唐制墨名家。是“徽墨”的奠基人。

歙州耿姓: 南唐制墨世家。有耿遂仁、耿文政、耿文寿、耿德等人,仿李氏制墨法。

宣州盛姓: 南唐制墨世家。有盛医道、盛通、盛真、盛周等人。

宋代

潘谷: 宋代制墨名家。安徽歙州人。制墨精良。

晁说之: 宋代制墨名家。编《墨经》三卷,主要论述产松之地,烟煤制造之方法,以及古代著名的墨工等。

戴彦衡: 宋代制墨名家。他认为制墨取烟,以黄山松最佳。

叶茂实: 南宋制墨家。他制墨在胶内加入秦皮、木贼草、当归等。

明代

程均房: 字幼博。安徽歙县人,明代制墨家。他制墨以“玄元灵气”为代表,其墨用桐油与漆烟合用。著有《墨苑》,称“宝墨斋”。

方于鲁: 字建元,安徽歙县人,明代制墨家。传世的有《天符国瑞》,“青麟髓”、“木兰”、“文彩双鸳鸯”等髹彩墨,更是创举。著有《墨谱》,称“如如室”。

方瑞生: 明代制墨家,其墨绝妙,造型工巧。著有《墨海》,是继《程氏墨苑》、《方氏墨谱》之后又一制墨名著。

邰格之: 明代制墨家。安徽休宁人,墨工出生,是休宁派的创始人,亦是成套丛墨—-集锦墨的创始人。现存有“文玩”、“世宝”、“蟠螭”等款墨。

罗小华: 明代制墨名家。制墨采用桐油煤烟制成,有“坚如石,纹如犀、黑如漆,一螺值万钱”的美誉,当时有人重资争购。

清代

曹素功: 清代制墨名家。原名圣臣,号素功,安徽歙县人。康熙南巡金陵,曹素功以墨进,帝赐“紫玉光”三字,声明雀起。此后还自创“天琛”、“千秋光”、“天瑞”及“豹囊丛赏”等名墨。墨庄先迁至苏州,后又定居上海,子孙相传,历经十几代,绵延300多年,有“天下之墨推歙州,歙州之墨推曹氏”的美誉,称“艺粟斋”。

汪近圣: 清代制墨名家。开设了“鉴古斋墨肆”、其墨雕刻精美,装潢华美,有“今之近圣,及昔之廷珪”的美名。著有《鉴古斋墨薮》四卷。

汪节庵: 清代制墨名家。嘉庆、道光年间,其墨品有“仙露明珠墨”、“此君墨”等,其墨为当时文人雅士所喜爱,称“鉴古斋”。

胡开文: 制墨始于乾隆四十七年,有“瀛洲图墨”、“五志图墨”、其子孙经营芜湖、上海、杭州、广州等地开设分店经营墨业至今。“仓佩室墨”数百年来一直被世人珍爱。

现在最火的发帖平台

保定车王认证二手车超市 车王二手车超市appv3.2.0 安卓版

2023-11-2 10:03:21

现在最火的发帖平台

保定车王认证二手车超市 车王二手车超市

2023-11-2 10:03:25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