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清华大学医学院在国际著名学术杂志《 》上发表了题为《 adeno- with their AAVR》的论文。
最让大家眼前一亮的是,这篇文章作者非常特殊,除了清华大学娄智勇团队外,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一学生袁正家也是作者之一,一位高中生和清华大学教授一起发表论文,想想都非常有趣,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正得益于北京青少年科技后备人才拔尖培养计划。
拔尖培养计划开始于2016年,而北京青少年科技后备人才早期培养计划的探索则要比这早20年,中国科协青少年工作部访美,观摩了美国西屋科学人才选拔赛,这是一项在全美高中生中发现最有想象力的科学后备人才的培养活动。中国科协决定借鉴这一模式,在北京开展试点。
首批11名学生,在7位大学导师的亲自指导下,完成了8个小课题的研究性学习。这样的培养对孩子们的成长起到了很大的影响,都树立了科学报国之志,这些少年长大之后,也投入了科研工作中。之后每年选拔三四十名综合素质高的学生走进实验室,开展课题研究工作。
袁正家是2018年入选的“拔尖培养”者之一,饶子和院士是她的导师,负责她的课题方向和培养规划,导师团队中的娄志勇教授负责袁正家的具体辅导。因为她刚进入的时候对生命科学完全不了解,所以还不能独立完成一个课题,于是娄志勇教授就安排她进入已经开展的课题,进行手把手的指导。
从写英文开题报告、查阅文献、做实验、写论文到科研实践课题,这些步骤一个都没有少,袁正家的所有业余时间都泡在实验室,虽然在这次发表的论文中,她的贡献有限,但是这是她近距离接触科研的一小步,看到成果的发表,她还是万分高兴。让她知道了真正的科研是什么样子,虽然枯燥,但是也是其乐无穷。
最让我们感到钦佩的是像饶子和、娄志勇这样的导师,他们不计报酬,不辞辛苦,只为在学生心中播撒科学的种子,为培养更多的人才而努力。(来源:腾讯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