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工俭学网站 那些年的勤工俭学 | 贺立群

斗转星移,勤工俭学的日子渐渐远去,成了学生时代最深的记忆!

土著民

将你的故乡带在身边

搜索历史文章,请进入主界面菜单栏“号内搜索”,或点击本页左下方“阅读原文”

那些年的勤工俭学

文|贺立群

周末,与三五好友徜徉油菜花海。竟有茶树绕花海一圈,像给黄亮的缎子滚了一道绿边。茶树上冒出的嫩绿触手可及,忍不住掐了几个芽尖,有清苦的茶香沁入心脾。好友说,记起了读书时候的勤工俭学——摘茶叶。是啊,作为70后,尤其是农村学校出来的70后,谁没经历过勤工俭学呢。摘茶叶,捡柴火,摘松果,点豆子,运石头……简直是诸般武艺俱全啊!

勤工俭学网站 那些年的勤工俭学 | 贺立群

上小学时,学校极小,总共才五个班。两排土砖瓦房是教室,还有一个小小的厨房,由一个慈祥的大娘负责。午餐时,离家近的回家吃,远一点的拿一个搪瓷缸子带饭吃。冬天到了,带饭的可以把饭菜放到厨房里来,请大娘帮忙热着。因为天气冷,教室虽然有玻璃窗,还是冷得像冰窖。于是,老师在教室里生一堆火,关上门窗,便暖洋洋的了。热饭和烤火的柴从哪里来?放学后,大家去山上捡,规定一个日子,大家一齐把柴火带回学校。还规定了份量,低年级每人5斤,高年级每人10斤。交柴的日子,学校附近的小路上可好看了,同学们除了书包,还挎着一个竹篓,长长短短的柴棍、山上的松毛、田坎边的干蒿,能烧的都行。有的用稻草绳把柴火扎成一捆,背在背上。大伙都笑嘻嘻地,互相评论着谁的柴好,禁烧。然后大娘把柴火整齐地码在厨房一角,看着那垛柴火墙,年幼的我们也会生出一种成就感。

上了初中,我们勤工俭学的项目是摘松果,好像是每人30斤吧,还得是没有成熟的松果,不知干什么用。30斤松果不是小数目,我和妹妹、堂姐、堂弟几个人合伙,一齐去山上采摘。矮松树上的摘完了,还不够规定的10分之一。高高的松树上倒是果实挺多,可是松树皮极粗糙,善于爬树的我自告奋勇爬上去,还没摘几个果子,裤子就差不多要报废,得不偿失。我们用竹竿戳、打,终究是成果不大。那一段时间,为完成任务,我们一放学简直着了魔一般地去山上寻松果,摘松果,鞋也磨破了,脸也划伤了,手上也沾满了松油。虽然爸爸是校长,却从没让我们有过一丝妄想——比别人少个一斤两斤也好啊。最后,不知是怎么完成任务的,我居然忘记了。

干得最多的当然是摘茶叶,几乎每年春天都要摘。几场春雨,茶叶争先恐后地冒出芽,如果不及时采摘,便会长成老叶,做不得茶了。奶奶常说:一年老了一个女,一夜老了一园茶。好多人家的姑娘、婶子、大妈,都会在这时候去茶场帮忙采茶,工钱按斤来计,手脚麻利的一个春天可得到不少工钱呢。采茶那天早上,大家兴高采烈,由老师领着浩浩荡荡去茶园,像是去春游。茶园梯田般分布在几个山包上,茶叶碧绿,茶香浓郁,到处人声鼎沸。大部分女孩在家都采过茶,双手在茶树上翻飞,不一会儿书包就装满了。男孩子却笨拙得很,只晓得一芽一芽地掐,半天还掐不了一两。渐渐地,太阳出来,越来越暖,茶香熏得人也越来越疲劳,再没了刚来的兴致,看看老师的计数簿上,似乎离完成任务还差得远。熬到了中午时分,终于等到老师一声令下“不摘了,回学校。”大家才得了赦令,兴致勃勃地冲到茶场,把书包里的茶叶倒在茶叶堆里,踏上回学校的路途。

初三时,我们转学到了,俗称“百亩大丘”。百亩,当然指的是面积大,既然面积大,就不能浪费,教学楼外的大片空地都开辟成茶园、菜园。春天里的采茶自不必说,每周有一次。还有一项勤工俭学的名目:点豆子。骑单车上学时,单车后面绑了锄头、箢箕。劳动时,男生把土挖松,刨平,再用锄头尖勾出一排排小坑;女生用书包装了豆种,每个坑里撒一小把,再盖上一层薄薄的草木灰。毕竟是农村孩子,大伙儿干起来像模像样。我忘了当初自己是怎么干活的,反倒是记得一个女友(当时非农村户口)挑肥的样子:双肩耸起,扁担横在脖子后头,踉踉跄跄地,随时都会撂挑子一般,惹得大家发笑。班主任便跑过来接过担子,挑到地头,说一句:“唉呀,到底是吃国家粮的,没干过活。”女友便噘着嘴,揉着肩,一脸的不服气。谁叫我们当时的观念就是“劳动光荣”呢。

刚上高中那一年,恰逢学校要修操场——把泥土坪改建成水泥坪。修操场要先铺小石子,小石子呢,远远的大山上才有。这项任务又落到了同学们的肩上,至于怎么做,学校是不管的。运石头回学校,靠个人力量根本做不到,大家只能几个一群结伙而行。记得我们几个住宿的女生,找了几个初中就同过学的男生,利用周日骑单车去大山,寻找石头多的地方。捡到石块就往山下扔,扔不动的就滚,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暮色时分终于在马路边聚起一堆大大小小的石头。看起来石头份量够了,怎么运?单车也驮不动啊?最后有个男生费尽周折、说尽好话,才在学校附近租了一辆三轮车,我们又在夜色中把这堆石头一块一块扛上三轮车,运回了学校。多年后,我们回到学校,那片曾经承载我们青春记忆的操场因为扩建已经变了模样!

斗转星移,勤工俭学的日子渐渐远去,成了学生时代最深的记忆!现在的孩子根本不知道勤工俭学是什么,蜜罐中长大的他们,虽然没有体验过勤工俭学的苦,却也没机会品尝那苦后的甘甜了。

作者:贺立群,工作于广州,教师一枚。土著民经作者授权发表。

现在最火的发帖平台

创业机会与风险 大学生创业 应避开5大风险

2023-10-1 20:04:31

现在最火的发帖平台

大学生创业补贴资金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

2023-10-1 20:04:40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