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别图中二维码进入网页,可按照提示下单购买
被“微博”唤醒的灵魂们
江苏省盐城中学高三(6)班 刘琦
《好作文是这样生成的》一书中的主角之一
2020年江苏高考语文成绩133分
其实,我曾经是特别不喜欢语文的,尤其是作文。
所以每到周二与周四,就如同亲临灾难片现场,身后是五门功课的作业如大山逼近,身前是一片号称为“微博”实为作文的无尽黑洞,昏天黑地。
经过大约一个小时的“挤牙膏”,我抬头,已是第二天的开始了。通读自己的“大作”,除了有完成任务的轻松惬意,令人意外的是,心底竟然也有一丝丝的畅快与满意。于是捧着微博本越看越顺眼,对明天的交流也有些期待了。
高考完,回顾三年苦读时光,这平淡无奇的生活里,最耀眼最特别的,也许就是这名为“玩微博”的写作活动了吧。
胡一凡胡大佬在微博《人生处处云水间》中有这样一段话:“原来十七岁的少年们,心中都已有了很完整,很懂事的,对于这个世界的看法。”
然而大部分时候,我们并不是没有发声的潜力,而是缺少登上舞台的台阶——这个台阶的缺少,有时是因少年人的羞涩胆怯,有时是因一个能畅所欲言的环境的缺席。
幸运的是,李老师创造了这个台阶,这个名为“微博式写作”的台阶。
我们学生都能感受到,一直延袭的“写作—讲评”的套路是沉闷、无聊又“虚伪”的。虚伪在哪?虚伪在写作内容是一板一眼的三段式、充斥着华丽但空虚的语言、没有情感投入的应试性文章,课堂评讲又是老师单方面输出,偶尔有学生应答,但大部分人都在沉默。
所以李老师所强调的“交流”环节便显得尤为新奇。
首先是“公平抽签”环节——由“上帝之手”主宰,是一个全凭运气的环节,也是对我们这些“沉默的大多数”来讲,是最为刺激的一个环节了。这环节的设置可谓妙绝。其一,对某些不认真写作文的同学来说,抽签时有如在地狱烈火中等待,因为读微博是要上讲台的,要面对所有同学大声读出你的“胡言乱语”,实属公开处刑。这是以羞耻心为鞭来驱赶那些如我般逃避作文的懒汉,不得不说,一抽一个准。在写作参与度上,“微博式作文”无疑是很高的。
其二,正如一位同学在微博中所说,作为中学生的我们常常脑内积淀着很多想法,但往往难以深入思考并且准确表达出来。我们亟需一个窗口去自由、大胆、真实地言说。抽签便是这样的一种客观台阶。当自己的名字被喊到时,我们在周遭一片幸灾乐祸的笑声中走上讲台,忐忑不安中其实也有一丝庆幸与愉悦(胡蓉同学“如果不是为蔺相如写评价那次有幸被点到,我是不会有机会体验到当众发言的感觉的”)。能让倾注了自己的汗水的文字见面于世,得到他人的评价,完成自我实现,已是迈入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的最高层次了。
第二个环节“自由竞争”,也可谓“主观台阶”。老师开放三个名额,先举手者先得。让那些不甘沉默的大佬们自由言说。这个环节充满着被激发的智慧、被点燃的激情,就像刘祥老师对微博式作文的评价那样“生命在场,真实真诚”。自由竞争环节让课堂彻底活跃起来,让每一个生命都有了“在场”的机会,拥有了喊出自己声音的权利。“由切己开始,从当下开始,与生活同行,然后渐行渐远渐无穷”,这也就是柏格森所言的“绵延的自我”。
让自由竞争更加自由的不单单是形式,还有内容。回顾两年来我们写过的微博题目,可以发现,它们大多围绕生活,让大家都有话可说。题目涵盖时事热点、学校近期活动、班级最新变化等等,是“此身在此时此地”。它们介于日记随笔与应试作文之间,留有很大的写作余地。一些题目比如“谈谈对火烧巴黎圣母院的看法”“是否应该公开死者名单”“怎样看待重庆公交车坠江事件”十分具有趣味性,也降低了写作的负担。
除了“此在性写作”、“多向度交流”,微博式作文的另一大亮点则是“高频率展示”。
一位同学在微博中写到:“写微博时为了遣词造句而绞尽脑汁,是多么痛苦,但老师一个‘打成电子稿’的鼓励便足以抵消这困乏。”的确,我们拿到微博本的第一件事就是翻到最后看是否有“五角星”,若是有,大概率会被选入第三环节“特别推荐”中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东山墙”,都无比在意展示的效果,这无可厚非,更甚至也可作为一种激励的手段。班级有十几位同学的文章被发表在期刊杂志上、推送进公众号里,我的写作动力也正是从此而来。
不知班里有多少同学和我一样曾是对语文不屑一顾的(因为我们班是理科班),有多少同学一直逃避作文、厌恶写作,又有多少同学在作文讲评课上睡觉、刷数学题、从未抬头看过讲台上侃侃而谈的老师一眼。微博也许彻底改变了我班理科生对写作的刻板印象,班级几乎所有的人都有过发光发亮的时候,都有可以拥有“读者”、拥有五角星的时候。说实在的,我第一次被点名表扬的时候根本不敢相信,因为我知道自己的写作水平最多算是中庸。
犹记得微博式作文真正被我们接受的那段时间里,同学评价环节演变为互相,丁大师等人则是老师请他们坐下都不愿的,多方角逐,激烈中有理性有想法。微博题一般在上午布置,所以每周二四的回家路上、课间空隙、奔向食堂的路上都是思考微博题的时间(成雯同学在《冲撞光明》中写自己吃饭时是“嘴巴机械地咀嚼食物,而脑子里却是一把抓住条件反射出现的写作角度”)。朋友间大多讨论各自的初步想法、可用的分论点,以微博下饭,成为我们班独有的食堂风景。班级氛围特别和谐,微博也是其中一大推力。
下面来说说“微博式作文”对素质提升方面的益处吧。
我觉得这是对我个人非常有用的,不知其他同学怎么想。因为微博交流需踏上讲台,这便给了学生极大的主动性,也可以培养出他们勇气来。从不愿举手,到想举手又不敢,再到大胆举手,我想,这样的课堂进步是理想的,这样的学生才是会学习的学生,而不是不会交流的两脚书橱。而点评环节与小型演讲相似,考验临场发挥能力,这对我们今后的长期发展也大有裨益。
更重要的,是思维能力方面的提升。微博式作文因其开放性与灵活性,我们的作品基本摆脱套路式文风、三段式写法,而真正地拥有了自己的想法与情感,挣脱了考场作文的镣铐。李老师十分注重思维的深刻与全面,所以我们的一些新奇的想法不会遭到否认,反而被鼓励创新、向外延伸、别出心裁但不过于标新立异。主动引导少年们的奇思异想,让他们正确地成长,微博式写作更像是一位良师益友了,而不是我曾以为的负担了。
每个人在青少年期间获得的影响是最为深远的。此时的自由思想与无边创造,定将影响一生。林清玄在《你心里的天鹅都去哪儿了》中说许多人“在生活中被剪去飞行的壮志,又或是由于起飞的湖泊太小,久而久之,失去了思想和创造的能力,也失去了自由和向往天空的心”,若是没有“微博式作文”的引导,若是永远处于应试作文的阴影下,我们心里的天鹅或许永远无法起飞。
微博是周二与周四完成,频率相对来说是挺高的,再加上交流的课时,说作文占据了语文课的半壁江山也不为过。年级里也有老师尝试这种模式,但少有坚持到底,担心不能完成应试任务,影响考试。但我觉得,微博写作与应试作文并不是对立的关系。到后期习作时,几乎所有人的微博都接近考试要求的800字,甚至更多乃至过千。而且写作时我们也不是完全随心所欲地写,也很注重技巧与格式,追求文笔与立意的共存,这与老师的引导有关。我们一学年大概有70次微博写作,长时间的练习效果更优。“考查时刻”到来,我们并无畏惧之意。
胡小林先生在《世界不偏袒七班,我偏袒七班》中曾谈到:“我一直想说‘写作是一种快乐’,可我一直没敢说。”现在我可以大声地说出来:“写作就是快乐的!”尽管课业很重,也曾抱怨烦躁,可我现在就是想说,微博真的很棒!
雅斯贝尔斯说教育是“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通读《好作文是这样生成的》一书,翻阅我们三年间的文字,万千感慨卡在咽喉处不知怎么倾泻出来。特别是看到第161页“课堂出彩镜头之三”,回忆起当时的情形,那些被埋藏在繁重学业下的真情被唤醒,不再沉默,不再流浪,或许我今后再也无法忘记了。
后来的时间都去你有关,后来的好作文可能也都与“微博”有关。正如朋友徐子涵所说:“故事未完,还待你我来日再续。”高中已经毕业,周二与周四的黑板上也已看不到或长或短的微博题,可我们的学弟学妹们终将遇到一个名为“微博式写作”的朋友,或早或晚,“无关岁月,只为真心”。
因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因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因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愿你的灵魂能被“微博式写作”唤醒,也愿你能被“可怕又困难”的作文温柔以待,直到能肩负对写作的热爱,大步走向属于你的明媚未来。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