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全文播报
编辑
全国爱卫会关于印发全国健康城市评价指标体系(2018版)的通知
全爱卫发〔2018〕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爱卫会,全国爱卫会各成员单位: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部署及《“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深入推进健康城市健康乡村建设取得实效,按照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爱国卫生工作的意见》中关于“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健康城市建设指标和评价体系”的要求,全国爱卫会组织制定了《全国健康城市评价指标体系(2018版)》(可从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网站下载)。现印发给你们,并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 充分认识健康城市评价工作的重要意义
科学评价健康城市发展水平,对于指导各地总结健康城市建设经验,及时发现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改进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各地要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提高对健康城市评价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深入、透彻地理解健康城市建设评价指标体系,以提高城市治理水平、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工作导向,通过健康城市指标推动落实健康中国目标,进一步明确健康城市建设目标任务,加大工作力度,切实推动健康城市建设取得新的更大成效。
二、 认真做好全国健康城市评价工作
各地要详细掌握各指标的定义、计算方法和数据来源,对照指标体系逐项梳理本地区指标完成情况,对于目前还不能获得城市层面数据的,要按照要求尽快建立起监测系统。2018年,全国爱卫办将组织对各地开展培训工作,并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对全国首批38个健康城市试点市进行测试评价,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指标权重和计算方法后,将对全国所有国家卫生城市开展评价工作。各省级爱卫会要积极组织参加好全国培训,并按照有关要求认真组织和指导各城市如实填报评价指标数据,把好数据质量关。
三、 组织开展好本地区健康乡村评价工作
各地要按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要求,坚持城乡统筹的原则,抓紧推进健康乡村建设和评价工作。要结合健康乡村试点进展情况,根据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重点工作领域和特色,建立和完善本地区健康乡村建设规范和评价体系,定期组织对本地健康乡村建设情况进行第三方评价,以科学的评价推动健康乡村建设不断深入开展。全国爱卫办正在组织研究制定全国健康乡村建设指导规范,将适时印发。
各地要将《全国健康城市评价指标体系(2018版)》施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基层的意见建议,及时反馈全国爱卫办。全国爱卫会将在总结各地评价工作情况的基础上,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适时组织对指标体系进行修订调整。
附件:全国健康城市评价指标体系(2018版)
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
2018年3月28日
(附件请点击参考链接阅读) [1]
内容解读播报
编辑
2018年4月9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在京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了《全国健康城市评价指标体系(2018版)》、第30个爱国卫生月活动及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情况。
国家卫生健康委相关司局负责人毛群安介绍,全国爱卫办委托中国健康教育中心、复旦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3家单位,在多次征求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了《全国健康城市评价指标体系(2018版)》。评价指标体系针对现阶段我国城市发展中的主要健康问题和健康影响因素,遵循相关性原则、有效性和可靠性原则等,强调秉持“大卫生、大健康”理念,实施“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策略,坚持“共建共享”,发挥政府、部门、社会和个人的责任,共同应对城市化发展中的健康问题。指标体系包括5个一级指标,20个二级指标,42个三级指标,能较为客观地反映各地健康城市建设工作的总体进展情况。
下一步,全国爱卫办将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运用健康城市指标体系,每年对全国所有国家卫生城市开展评价工作,分析评价各城市健康城市建设的工作进展,促进各地及时发现工作中的薄弱环节,不断改进健康城市建设的工作质量,推动健康城市建设良性发展。
今年4月是第30个爱国卫生月,毛群安表示,今年的活动主题是“关注小环境 共享大健康”,全国爱卫办组织开展了第30个爱国卫生月系列活动,重点内容包括宣传推进“厕所革命”,开展春季病媒防控,发动群众开展家庭大扫除,清除室内和庭院积水,彻底铲除病媒孳生环境;倡导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的理念,动员群众广泛参与;宣传倡导垃圾分类,普及生活垃圾分类知识,推广生活垃圾分类好的做法和模式,引导群众践行绿色生活。
北京市疾控中心副主任曾晓芃介绍,2017年北京市疾控中心监测数据显示,登革热等蚊媒传染病的主要传播蚊种白蚊伊蚊密度显著增长,北京发生登革热等蚊媒传染病的风险明显提升。北京市爱卫会决定今年夏秋季在全市统一开展“健康北京灭蚊行动”,相关方案将于近期发布。
据悉,2018年北京市有9个区和17个乡镇开展国家卫生城镇创建和复审工作,自2018年起,北京将利用3年时间在全市开展农村户厕改造工作,到2020年实现全市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全覆盖的目标。
解读:
让“大健康”融入城市发展
按: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4月9日召开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全国健康城市评价指标体系(2018版)》正式出炉。编制指标体系的背景和初衷是什么?包含哪些具体内容?对于未来健康城市建设又将产生哪些影响?记者采访了部分参与编制工作的业界专家。
1、凸显“大健康”理念
“全球很多国家都在开展健康城市建设,但由于历史文化、经济卫生等特点不同,具体标准和评价体系也不一样。”中国健康教育中心主任李长宁说,我国健康城市建设始于上世纪90年代,彼时尚处于探索阶段,直到2013年全面启动健康城市建设,编制评价指标逐步提上日程。2014年,全国爱卫办委托相关专业机构开展了健康城市评价的研究工作,于2016年初步形成健康城市评价指标体系。
“相比2016的最初版本,2018版在四个方面进行了较大改动。”李长宁说,首先,更加凸显“大卫生、大健康”理念和“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方针,将部分指标替换为与健康更为密切的内容,例如将“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替换为“学生体质监测优良率”,将“亿元GDP安全生产事死亡率”替换为“职业健康检查覆盖率”。
其次,更加强调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点任务,例如新增了“每万人口全科医生数”等指标;三是突出防治结合和结果导向,例如将慢性病管理指标替换为“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此外,依据新时期健康问题的变化趋势调整了部分指标,例如就当前我国肿瘤发病趋势,设置了“肿瘤年龄标化发病率变化幅度”指标。
“在总结2016版的基础上,结合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精神、《’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等,2017年全国爱卫办对指标体系进一步修订完善,最终形成了此次发布的2018版全国健康城市评价指标体系。”李长宁说。
2018版健康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健康环境、健康社会、健康文化、健康服务和健康人群5个一级指标,在一级指标下设置了20个二级指标,例如健康环境中包含空气质量和水质两个二级指标。在二级指标下,又设置了42个三级指标,三级指标均可量化,比如“空气质量”这个二级指标包含“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占比”和“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两个可量化的三级指标。
2、三级指标的六个原则
为何选择这些指标作为健康城市发展水平的“度量衡”?“依据就是六个原则。”复旦大学健康传播研究所傅华教授说,这六个原则包括有效性和可靠性原则、可重复性原则、敏感性原则、相关性原则、普遍认同原则以及可获得性原则。以有效性和可靠性原则为例,该原则要求选择的指标数据收集方法和分析过程均有较好的科学性和可信度。“目前所有三级指标都有权威的指标定义和计算方法,数据来源于国家已有的统计报表、监测系统或专项调查,数据收集和分析都有统一实施方案。”傅华说。
“指标既要科学,也要便捷。”傅华说,评价结果要能转化为直观和易于理解的数值,这样才有助于决策部门改进,同时提升公众对健康城市的关注度。为此,2018版健康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引入了“健康城市指数”( City Index,HCI)这一概念。
傅华介绍,健康城市指数分为“综合指数”和5个一级指标组成的“分指数”,综合指数反映整体状况,5个分指数可用雷达图来表示,直观地告诉决策者和公众具体哪些方面做得比较好,哪些方面还需进一步改进。“这就要求在健康城市指数构建过程中,为每个指标设置权重,权重设置采用专家权重与熵权重相结合的主客观结合方法确定。通过数理统计方法,科学计算出一个可以横向和纵向比较的数值,每个健康城市的综合指数和5个分指数得分在0-100之间。”
3、健康城市指数并非考试成绩
虽然进行了百分制量化,但傅华强调,并不能按照考试成绩来理解,“也就是说,没有所谓60分及格的概念。”这一点也是和以往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中使用的评价标准的重要区别,后者是用评价指标来判断该城市可否成为国家卫生城市,“但健康城市建设注重的是发展过程,是将健康融入城市发展,正如世卫组织所强调的,健康城市是重视健康并努力改善健康,而不是要达到特定的健康水平。”傅华说,健康城市建设更重视每个城市在促进人群健康工作的过程以及与以前比较所取得的成效,从而起到鼓励和推进健康城市不断发展的作用。
“当然,作为一个国家层面的指标体系,健康城市指数可在一定程度对不同城市进行横向比较。”傅华说,为了能相对合理地进行比较,按参评城市所属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将参评城市划分为东部地区、中部及东北地区、西部地区,然后再按城市级别分为直辖市辖区、地级以上市、县级市,共分成9个群,然后在城市群内按健康城市指数得分的高低进行排序。
李长宁表示,全国健康城市评价指标体系考虑了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发展不均衡的国情,是各地健康城市建设应遵循的基本要求。各地在开展健康城市建设时,一方面要按照这些指标开展工作,另一方面要结合各个城市自身特点,着力解决和改善当地突出的健康问题及其影响因素,整体推进,来开展健康城市建设工作。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