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读
近日,有人向记者反映,通过微信的“漂流瓶”功能,捡到的“漂流瓶”中,暗藏着一些**信息。记者调查发现,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微信“漂流瓶”功能,传播**内容,非法收取费用,已形成一条灰色产业链。
“扫码加看片群”
按照微信“漂流瓶”规则,每个微信号每天有20次“捡瓶子”的机会,捡到瓶子的几率不超过五成,大约每20次能捡到5~8个瓶子。
日前,记者做了测试,使用男性性别微信号,连续4天一共捡了25个瓶子,其中有7个瓶子中包含**信息,如“扫码加看片群”的图片、“8.2日最新高清资源”的相关网址链接、“30元一小时**聊”等内容。
记者扫描微信“漂流瓶”广告内容中的二维码,进入了几个“看片微信群”。一个微信群的名字叫“138皇庭国际电影院”,微信群里共有112个人,其中大部分都是通过扫码进群。
在这个微信群里,“群秘”发布消息称,“拉6名好友入群,免费看片”,不邀人入群会被机器人定期清出群聊。当邀请好友入群,机器人会进行记录。
群里禁止聊天和发送广告,会有“群秘”负责定期将**短视频发到群里。
短短几小时,微信群人数增加到400多人。白天,“群秘”发一些免费**短视频,晚上9点以后,“群秘”会发一些视频链接,不过这些链接需要“打赏”才能观看,也就是所谓的付费观看。记者随手打开其中一条视频链接,该视频名称十分恶俗,需打赏3.5元才可观看,而短短不到半小时,已有49人打赏。
另一个名为“天上人间”的微信群,短短半天,群人数也增加到了400多人。“群秘”很快换成“发包手”,在微信群里玩起“在线**”。1天后,由于没有报名**,记者被管理员“踢出”。
这些微信群“生命力”并不强,通常一两天就会被举报而被封群,为此,“群秘”经常会在群里发二维码,提醒大家“转移战场”。
利用“漂流瓶”传播**秽物品案件频发
记者在中国裁判文书网以“微信”“**秽**视频”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发现共有67条结果。其中2015年8个案件,2016年20个案件,2017年24个案件。其中,以“漂流瓶”“**秽”为关键词查询则有9条结果。
中国裁判文书网显示,2015年6月至9月间,出生于1987年的安徽省庐江县人庞某某利用注册的4个微信号,以投放微信“漂流瓶”方式对外宣传销售**视频。
他通过微信红包支付的方式,以每1至3部视频1元的价格向购买者收取费用,共计销售**视频文件74个。经庐江县公安局鉴定,该74个**视频文件均为**秽物品。
2016年10月,法院判决显示,庞某某犯传播**秽物品罪,判处拘役4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4000元。
还有一个案例发生在广东连平县。判决书显示,2016年6月至9月,出生于1987年的欧阳某某在网上下载**秽视频后,通过微信“漂流瓶”发布贩卖**秽物品的联系方式,让有意购买**秽视频的人加微信号,由他的妻子叶某某(出生于1991年)通过微信与买家商谈,发送**秽视频价目表,再通过微信红包的支付方式进行交易。经物品审查鉴定,被查手机中的148部视频为**秽视频。
法院判决显示,欧阳某某犯贩卖**秽物品牟利罪,判处有期徒刑1年,并处罚金5000元。叶某某犯贩卖**秽物品牟利罪,判处有期徒刑9个月,并处罚金2000元。
记者梳理发现,犯罪人员犯罪多是利用“漂流瓶”等方式招揽陌生人,并向这些陌生人传播、贩卖**秽视频和图片进行牟利。犯罪嫌疑人多为无业游民,也有大学生,年龄不等。他们贩卖的视频每部售价从几元到几十元不等,获利金额从几千元到几十万元不等。最终,他们都没能逃过法律制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