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 家庭健康询问调查结果的描述性分析 根据家庭健康询问调查项目, 第二部分重点描述分析以下五方面内容: (1) 调查地区居民的主要社会经济学、 人口学特征、 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 (2) 居民健康状况和卫生服务需要量(包括两周患病率及严重程度、 慢性病患病率、 长期失能和残障等) 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3) 居民医疗服务需求量和利用量(包括两周就诊率、 年住院率、 自我医疗情况、 未就诊和未住院原因等) 及其影响因素; (4) 居民医疗卫生费用(包括居民生活消费结构、 医疗卫生消费支出、 两周门诊费用、 年住院费用等) 及其影响因素; (5) 妇幼卫生保健和儿童预防接种进展。 分析结果与 1993 年第一次调查进行比较, 反映变化的特点和趋势。 本报告整个分析过程是以地区分类为主线。 基本的地区分类是城市和农村, 这是由我国地域广泛, 社会经济发展、 居民健康和卫生服务特征所决定的。 问题是即使在城市或农村, 地区间的社会经济状况和居民健康状况差异也十分明显。 因而, 进一步按地区分类分析更显得必要。 根据人口规模, 我们把城市地区分为大城市(非农业人口在 100 万以上,一般为省会城市)、 中等城市、 小城市(非农业人口在 30 万以下) 三种类型; 根据社会经济多个指标进行综合分类, 把农村分为四类地区, 即一类(相当于富裕农村)、 二类(小康)、三类(温饱) 和四类农村(贫困)。
根据上述分类, 我们将各省、 自治区、 直辖市的每一个市、 县均分列在不同地区类别, 结果见附件表。 一、 基本情况的描述性分析 家庭健康询问调查详细询问了每一住户及其每一个家庭成员的一般情况, 即社会、 人口学特征, 家庭经济收支和生活环境条件, 家庭成员的生活方式和卫生习惯, 享有医疗保障制度和卫生服务可及性等问题。 这些问题(因素) 不仅与居民健康状况关系密切, 同时也对居民卫生服务需求和利用产生影响。 描述性分析目的在于了解和掌握这些因素在地区、人群和时间上的分布、 特征及其差异, 为进一步分析研究和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线索和依据。但由于篇幅的限制, 本报告不可能将如此广泛的调查内容进行详尽地描述。 根据宏观管理和决策需要, 我们重点选择相关因素进行描述性分析。 专题分析研究待下一步深入进行。 (一)、 被调查者的社会人口学特征 社会人口学特征反映了卫生服务对象的特点, 也是影响卫生服务需要、 需求的客观因素。 这次调查重点突出了调查人口的性别、 年龄、 婚姻状况、 文化程度、 就业状况、 在岗时职业状况等因素。 描述性分析主要是了解社会人口学特征的分布规律和特点, 并与 1993年第一调查结果进行比较, 考察其变化的趋势。
1、 调查范围和调查人口数 本次调查共抽取了 95 个县(市), 其中城市 28 个(大城市 10 个、 中城市 9 个、 小城市 9 个); 农村县 67 个(一类农村 16 个、 二类农村 21 个、 三类农村 22 个、 四类农村 8个)。 家庭健康询问调查共调查住户 56994 户, 占应调查户数的 99. 9%, 其中:城市 16784 户(大城市 6599 户、 中城市 4808 户、 小城市 5377 户); 农村地区 40210 户(一类农村 9616户、 二类农村 11991 户、 三类农村 13803 户、 四类农村 4800 户)。 调查人口共 人,其中: 城市 54549 人(大城市 20775 人、 中城市 15581 人、 小城市 18193 人); 农村 人(一类农村 35983 人、 二类农村 47938 人、 三类农村 53815 人、 四类农村 23816 人)。 2、 被调查者的性别及其构成在所调查 人中, 男性占 50. 78%、 女性占 49. 22%。 男女性比例为 1. 03。 与 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