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卢成汉
通讯员 汪玉平 何丹 滕雪
2024年1月8日,凌晨4时30分,武汉轻工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的203实验室内,准时亮起了灯。2名该校大学生在里面忙碌近3个小时,将5份热气腾腾的“爱心早餐”打包,然后送到北门外刚刚普扫完毕的5名环卫工人手中。
“嗯,味道不错。”环卫工人边吃边说,“辛苦你们了!”这样的暖心场景,从2021年的10月份开始,持续了2年多。
大学生在为环卫工制作米糕
极目新闻记者亲历爱心早餐的制作全过程,见证了这暖心的时刻。还有几天,大学生们就会放假返回家乡过年,他们与环卫工人们约定,1月底春季开学时,再次接力制作“爱心早餐”。
3小时做出5份“爱心早餐”
1月8日凌晨,雨后的空气格外清新。凌晨4时,武汉轻工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大二的女生巴凡,被手机的闹钟叫醒,而她的同学刘晨一,也在这个时候起了床。当天,他俩接棒,将连续3天,为校园外正在做清扫保洁的5名环卫工人,制作“爱心早餐”。
米糕出笼了
步行约10分钟,他们几乎同时到达来到位于学校食品工程楼二楼203室的烘焙食品实验室,此时已是凌晨4时30分。开灯后,只见宽敞的实验室内,各种烤箱、醒面柜、电磁炉等食品制作设备齐全。
“今天要做的爱心早餐,是米糕和青菜面条。”两人便分头洗洗涮涮和准备食材。
案板上,有1个电子秤。两名大学生分别称出400克蛋糕粉、66克白糖、2.7克酵母,然后一起倒进面盆中,再注入336克水。经过搅拌后,再用保鲜膜将面盆密封。
凌晨5时02分,刘晨一将面盆端进醒发箱内,“箱内的温度保持在37℃,约一个小时,面就可以发酵好,然后放进蒸笼里,40分钟后,米糕就熟了。”
青菜面条出锅
“这样精确制作早餐,太麻烦了吧!”见记者不解,刘晨一解释说,这些配比,是学长们摸索出来的,口感要好一些。
6时01分,巴凡从醒发箱中端出面盆:面已经醒了,可以上蒸笼了。他们将醒好的面,分装到8个米糕定型器皿中,然后放进两层蒸锅,约40分钟后,米糕就可以蒸熟。俩人都有两次做“爱心早餐”中的米糕经历,配合起来十分的默契。
趁着蒸米糕的空隙,刘晨一开始洗上海青白菜,“白菜是我头天晚上买的,不然早上就来不及买了。”
将爱心早餐装进保温箱中
6时40分,刘晨一掐着点说,可以煮面条了,“煮早了,环卫工人还没有做完清晨的大扫作业,就来不及吃;煮晚了,他们就会挨饿,时间刚刚好才行。”
原来,环卫工人早上4点30分左右开始大清扫,7时20分左右完成作业,这个空档,才开始吃早餐。为此,大学生们起床做爱心早餐的时间,几乎与环卫工人的作息时间同步。
出笼、装碗,放进保温箱内,两名大学生提着“爱心早餐”来到学校北门,递到5名环卫工人的手上,此时已是7时30分。
“师傅们,快趁热吃,哪里做不好,跟我讲,我们下次改进。”
“今天的米糕火候刚刚好,蛮好吃,谢谢啊!”环卫工人陈辉琼笑得合不拢嘴,天天吃你们不重样的早餐,蛮不好意思。
将爱心与责任融进“爱心早餐”
在大学生写下的“爱心早餐”日记中,记载了早餐制作的得与失,从中不难发现,制作好吃又有看相的“爱心早餐”,其实并不容易。
2021年10月,“爱心早餐”活动刚发起时,2021级大学生黄志豪便怀着激动的心情报名,他成为了全校第一个做爱心早餐的人。虽然经过两次培训,但从未做过饭的他,特别紧张。
“我第一次做出来的馒头面团,由于没有完全醒发,导致馒头没有熟透,品相不好看,吃起来还粘牙。”黄志豪说,为了按时让环卫工人吃上“爱心早餐”,他只好在学校食堂买馒头和稀饭“交差”。
第一次的失败,没有让他打退堂鼓,当天课程结束后,他就钻进烘焙实验室,反复练习,严格控制时间和温度,最后面团醒发的十分完美,蒸出来的品相也很不错,很有成就感。在制作面包时,他还独创了“小技巧”,在面包上涂鸡蛋液时均匀涂抹,这样就可以使每个面包看起来金灿灿的。事后,他写下日记,将这个技巧传接力制作早餐的同学。
将爱心早餐送到环卫工人手中
“制作爱心早餐,让我收获颇多,熟悉了早餐的制作流程,丰富了自己的技术经验,同时也为环卫工人奉献了自己的爱心,为公益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也为后面的同学们提供了自己的技巧,助力同学们将爱心早餐越做越好。”黄志豪在早餐日记里写下了这段话。
“经过大家的努力,现在大家都掌握了面包、烤馍、米糕和红豆薏米稀饭、绿豆稀饭和青菜面条的制作方法,争取早餐不重样。”已是“爱心早餐”第三任负责人的刘晨一说,看到环卫工人吃得开心,心里暖洋洋的。
吃上爱心早餐的环卫工人们,用勤劳的双手回报这份关爱。
“这是我们自己菜园种的菜,给你们也尝尝。”1月8日,清扫主管黄爱珍拎着一袋小白菜递给送爱心早餐的大学生志愿者。
“校园靠马路边,有一排快递食品箱,有时候上面有灰,有时候有雨水,他们就顺手擦一下,让大学生们吃得更加的安心与放心。”刘晨一说,环卫工人真是心细。
“校门口、学生公寓门口的单车,环卫工人经常帮助摆一摆、擦一擦,学生用的时候更方便,免得上课迟到。”美团单车东西湖区相关负责人说。
大学生与环卫工人一起吃爱心早餐
在大学生志愿者向环卫工人询问早餐味道如何时,环卫师傅们也会问问学生们觉得校园周边环境卫生怎么样,有没有需要改进提升的,每次得到的都是一致的高度赞扬,“能把学校周边变得更美,让学生们更加安心读书,我们也很开心。”左永爽师傅说道。
300多名大学报名制作“爱心早餐”
“让大学生做爱心早餐志愿行动,并非一帆风顺。”8日,武汉轻工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王欣说。
原来,2021年寒假期间,该校的大二女大学生席悦回河南老家时,参加了一个爱心公益活动,她负责向环卫工人发放爱心早餐。学校知道她的事迹后,对她的行动进行了肯定。王欣找到她,想结合该学院食品专业特点,拓展志愿服务平台,给社区周边孤寡老人做爱心早餐,但疫情反复,不便于学生持续性出校做志愿服务。
席悦根据自身的志愿经历,建议给学校周边环卫工人做早餐。因为她了解到,环卫工人凌晨4时左右就开始工作,一般都自带早餐,但到7点左右,自备的早餐已凉透。
于是,席悦成为了该学院惜食党支部“爱心早餐”第一任学生负责人。2021年10月,爱心早餐项目正式发起。
“起初,参与的学生并不多,我们就发动学生党员带头来做这项公益行动。”王欣说,每组两人,每次做一周的“爱心早餐”。一些家长得知此事后,“投诉”学校不务正业,影响学生的学业,表示反对。做“爱心早餐”需要凌晨起床,有一些学生打起了退堂鼓。
“我们是将课堂知识指导社会实践,引导青年学生在学以致用中打牢专业基础,实现教学、社会实践、科研创新相互渗透、融合发展,提升大学生的综合能力素质,培养出知识结构合理、实践能力强、富有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的应用型创新人才。”王欣说,通过多方沟通,这个理念得到了绝大多数学生与家长的认可,最终这颗种子经历风雨后,在更多人心中播下爱心传承的种子。
“既加深了书本的知识,又接触了不怕脏与累的环卫工人,对我的触动变大。”2022年10月,巴凡加入了“爱心早餐”的志愿行动后,至今已制作了3次爱心早餐。
“爱心早餐”志愿服务项目资金由该校食品学院党委承担,学院校企合作恒丰集团给予资金补充和技术指导,“爱心早餐”得以持续开展。目前,武汉轻工大学常青、金银湖两个校区已有338名大学生志愿者参与其中,每天为12名环卫工人制作“爱心早餐”。
“由于参与的大学生较多,有的一年才参与一次,每组做爱心早餐的时间由最初的七天,调整到3天。”王欣说,让更多的大学生加入爱心传递中来。
(图片由极目新闻记者卢成汉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