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熟悉 Java 的朋友们一定使用过 或 吧,这类的框架称为对象关系映射 ORM 框架,它将对数据库的操作从繁琐的 SQL 语言执行简化为对象的操作。 中也有类似的 ORM 框架,叫 。本篇我们将介绍 Flask 中支持 框架的第三方扩展,Flask-。
安装和启用
在阅读此文之前,强烈建议读者先了解 的基本知识。
我们依然通过 pip 安装:
$ pip install Flask-SQLAlchemy
PyPI 自动会将其所依赖的 包装上。我们可以采用下面的方法初始化一个 Flask- 的实例:
from flask import Flask
from flask.ext.sqlalchemy import SQLAlchemy
app = Flask(__name__)
app.config['SQLALCHEMY_DATABASE_URI'] = 'sqlite:///db/users.db'
db = SQLAlchemy(app)
应用配置项”I”指定了 所要操作的数据库的连接字符串,本文中我们使用 ,连接字符串以”:///”开头,后面的”db/users.db”表示数据库文件是当前位置下 db 子目录中的”users.db”文件。
定义模型
一个模型即对应数据库中的一个表,这里我们来定义一个用户模型:
class User(db.Model):
id = db.Column(db.Integer, primary_key=True)
name = db.Column(db.String(50), unique=True)
age = db.Column(db.Integer)
def __init__(self, name, age):
self.name = name
self.age = age
def __repr__(self):
return '' % self.name
模型类必须继承”db.Model”, db 即上一节的”db = (app)”,上例中的 User 模型将自动映射到数据库中的”user”表。User 模型中定义了三个属性:
“id”:整型主键
“name”:最大长度为 50 的字符串,且值唯一
“age”:整型
这三个属性将分别对应”user”表中”id”主键, “name”和”age”字段。写好”init”和”repr” 方法,我们的模型就定义完成了。现在你就可以通过下面的代码来创建数据库和表:
db.create_all
让我们来验证下,”user”表是否创建成功。首先打开数据库文件:
$ sqlite3 db/users.db
查询下”user”表的 :
sqlite> .schema user
你应该可以看到下面的信息:
CREATE TABLE user (
id INTEGER NOT ,
name VARCHAR(50),
age INTEGER,
PRIMARY KEY (id),
UNIQUE (name)
);
另外,你可以通过”db.”方法删除所有的表,不过数据库文件将会被保留。
添加数据
数据表创建完后,让我们添加些数据进去:
db.session.add(User('Michael', 18))
db.session.add(User('Tom', 21))
db.session.add(User('Jane', 17))
db.session.commit
一定要记得调用”mit”提交事务,不然数据不会保存到数据库中。我们无需指定每条记录的”id”主键值,数据库会自动使用自增的数值作为主键。
查询数据
每个数据模型都有”query”接口可以用来查询模型所对应的表的记录。比如,查询”user”表中的所有记录:
users = User.query.all
返回的 users 是一个列表,其中每个元素都是一个 User 类型的对象,对应于”user”表中的一条记录。该方法相当于执行了 SQL 语句:
SELECT * FROM user
“query”接口拥有丰富的方法,这里列举一些常用的:
“”方法,对查询结果过滤,参数必须是键值对”key=value”
# WHERE name='Tom'
users = User.query.filter_by(name='Tom')
# WHERE name='Tom' AND age=17
users = User.query.filter_by(name='Jane', age=17)
效果相当于使用了 WHERE 子句,多个键值对用逗号分割。
“”方法,对查询结果过滤,比””方法更强大,参数是布尔表达式
# WHERE age<20
users = User.query.filter(User.age<20)
# WHERE name LIKE 'J%' AND age<20
users = User.query.filter(User.name.startswith('J'), User.age<20)
多个查询条件用逗号分割。
“first”方法,取返回列表中的第一个元素,当我们只查询一条记录时非常有用
user = User.query.filter_by(name='Michael').first
“”方法,排序
from sqlalchemy import desc
# ORDER BY name
user = User.query.order_by(User.name)
# ORDER BY age DESC, name
user = User.query.order_by(desc(User.age), User.name)
“limit”和””方法,分页
# LIMIT 10 OFFSET 10
user = User.query.limit(10).offset(10)
等同于 MySQL 中的 LIMIT 和 ,上例中我们从第 11 条记录开始取,并最多只取 10 条。
“slice(start, stop)”,分页
# LIMIT 2 OFFSET 1
user = User.query.slice(1, 3)
从 start 位置开始取记录,到 stop 位置前结束。本质上来说, 会将其翻译成 LIMIT/ 语句来实现,上例中的”slice(1, 3)”等同于”LIMIT 2 1″。
更新数据
在添加数据时,我们使用了”add”方法,其实它一样可以用来更新数据:
user = User.query.filter_by(name='Tom').first
if user is not None:
user.age = 1
db.session.add(user)
db.session.commit
会自动判断,如果对象对应的记录已存在,就更新而不是添加。
还支持批量更新,比如我们要将所有岁数小于 20 的人都加 1 岁:
User.query.filter(User.age<20).update({'age': User.age 1})
db.session.commit
更新完后,别忘了提交事务。
删除数据
只需调用””方法即可,传入的参数是对应数据库中记录的对象。记得同”add”一样,要调用””来提交事务:
user = User.query.filter_by(name='Michael').first
if user is not None:
db.session.delete(user)
db.session.commit
一对多关系
现在让我们再添加一个模型,成绩单。每个用户对于不同的课程,会有不同的分数,这样用户同成绩单之前就是一对多的关系。怎么在模型类的定义中体现这个一对多关系呢。保持 User 类不变,现在让我们添加一个 Score 类:
from datetime import datetime
class Score(db.Model):
id = db.Column(db.Integer, primary_key=True)
course = db.Column(db.String(50))
assess_date = db.Column(db.DateTime)
score = db.Column(db.Float)
is_pass = db.Column(db.Boolean)
user_id = db.Column(db.Integer, db.ForeignKey('user.id'))
user = db.relationship('User', backref=db.backref('scores', lazy='dynamic'))
def __init__(self, course, score, user, assess_date=None):
self.course = course
self.score = score
self.is_pass = (score >= 60)
if assess_date is None:
assess_date = datetime.now
self.assess_date = assess_date
self.user = user
def __repr__(self):
return '' % (self.course, self.user.name)
Score 模型中有这些属性:
“id”:整型主键
“”:最大长度为 50 的字符串
“”:日期时间类型
“score”:浮点型
“”:布尔型
分别对应数据库”score”表中”id”主键, “”, “”, “score”和””字段。另外,它还有两个属性:
“”:整型外键,对应于”user”表的主键”id”
“user”:User 对象
“”字段声明了外键,也就相当于声明了”user”表同”score”表的一对多关系。”user”属性并不是数据表中的字段,它使用了”db.”方法,使得我们可以通过”Score.user”访问当前 score 记录的 user 对象,它的第一个参数”User”就表明了对应的对象模型是 User。而第二个参数””定义了从 User 模型反向引用 Score 模型的方法,上例中,我们就可以用”User.”获取当前 user 对象所有的 score 记录,它是一个列表。”db.”方法的”lazy”参数决定了在 User 对象中什么时候加载其 列表的值,延迟加载可以提高性能,并避免内存的浪费,”lazy”参数的选择可以 参阅这里。
现在查询下”score”表的 ,你会看到下面的结果:
CREATE TABLE score (
id INTEGER NOT ,
course VARCHAR(50),
assess_date DATETIME,
score FLOAT,
is_pass BOOLEAN,
user_id INTEGER,
PRIMARY KEY (id),
CHECK (is_pass IN (0, 1)),
FOREIGN KEY(user_id) REFERENCES user (id)
);
让我们添加些 score 记录:
user = User.query.filter_by(name='Tom').first
if user is not None:
db.session.add(Score('Math', 80.5, user))
db.session.add(Score('Politics', 58, user))
user = User.query.filter_by(name='Jane').first
if user is not None:
db.session.add(Score('Math', 88, user))
db.session.commit
然后试试通过”User.”查询某个用户的成绩:
def scores(name):
user = User.query.filter_by(name=name).first
if user is not None:
for score in user.scores:
print 'Name "%s" course "%s", score is %s' % (name, score.course, score.score)
对于多对多关系,大家可以创建一个单独的关系表,然后每个表同这个关系表都是一对多的关系。或者大家可以参考 官方文档上的例子来实现多对多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