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广西三黄鸡为素材,根据优质鸡的特点和市场需求,采取导入杂交、家系选择、个体选择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等育种技术来改善目标性状,同时集成种鸡现代繁育技术(配套系选育及分子标记技术)、高效健康养殖技术(养殖新模式、先进工艺、专用饲料配方、后备鸡及种鸡标准化培育、主要疫病控制与净化、粪污无害化处理等关键新技术),培育出桂凤二号黄鸡、参皇鸡 1 号、黎村黄鸡和古典鸡等配套系,建立广西三黄鸡高效繁育及健康养殖示范基地,采取基地集中饲养或“公司 + 基地 / 农户”饲养,建立销售网点、屠宰加工等多种形式,进行新品种的推广应用及产业化示范。
广西三黄鸡是所有地方畜禽遗传资源中开发量较大,规模化、产业化程度最高的地方鸡种,目前父母代种鸡年饲养量 500 万套,年产鸡苗 6 亿只,年出栏肉鸡 2.5 亿只,种苗已销往全国除西藏以外的所有省(市、区),市场空间和发展潜力都较大,目前已成为农业的支柱产业和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在品种选育、种鸡生产、疫病控制和标准化示范等领域都取得了一定的突破。本文旨在与同行交流广西三黄鸡选育及产业化的主要做法和体会。
1、主要技术措施
1.1 技术路线
品种选育、疫病净化与控制→配套杂交、建立示范基地、中试→推广品种、集成技术、产业化。
1.2 技术方案
桂凤二号黄鸡、黎村黄鸡、古典鸡为两系配套,皇鸡 1 号为三系配套。
1.2.1 主要选育性状和方法
重点对质量性状(包括羽色、胫色、肤色)和数量性状(体重、产蛋等)采取不同的选种方式,质量性状采用独立淘汰法,数量性状结合个体选育和家系选育相结合的方法,对遗传力相对较高的性状(如体重、种蛋合格率等)以个体选择为主,遗传力相对较低的性状(如产蛋率等)以家系选择为主。
1.2.1.1 羽毛颜色
羽毛颜色通过表型性状个体选择或测交直接淘汰。分别在初生时、8~12 周龄进行选择,一些品系的公鸡也通过测交方法,逐渐淘汰含有杂合基因的不合格鸡。
1.2.1.2 皮肤和胫色
在初生和 7~12 周龄选择,1 日龄选留黄胫和黄皮肤,淘汰胫色为浅黑色或白色的个体;7~12 周龄淘汰白色、浅黄色胫、青色胫和脚的鸡只,选留黄色胫、脚的鸡只;淘汰皮肤较浅色的鸡只。
1.2.1.3 体重的选择
家禽体重遗传力较高,个体选择效果比较明显。以选择 10 周龄(70 日龄)体重作为选种标准;B 系:抽称群体 5%个体体重,统计平均值;以平均体重值以上 5%~15%作为留种范围。X 系:抽称群体 5%个体体重,统计平均值;以平均体重以下 15%至平均体重以上 5%作为选种的范围。
1.2.1.4 产蛋性能的选择
产蛋量的遗传力较低,个体选择效果不明显,因此采用家系选择与个体选择相结合的方法,根据家系的平均值选择家系,再根据选留家系内个体的产蛋成绩淘汰家系内成绩差的个体。为了避免近交系数随世代的增加而过高,母鸡选择时也选留一部分家系成绩不好,但个体成绩较好的个体进入家系核心群。根据全同胞和半同胞产蛋成绩选留公鸡。种蛋合格率作为产蛋性能的辅助指标,一般根据个体成绩选留。
1.2.2 选种流程
1.2.2.1 初生雏选择
选留羽色性状及外貌特征符合品系要求的健雏。每世代孵化 2~3 批,每个家系的每只母鸡后代至少留 3 只健公雏和 5 只健母雏,并按系谱佩戴连续翅号。
1.2.2.2 早期选择
40~50 日龄,育雏转育成期间,选留羽毛颜色均一,无杂毛,体格健壮,被毛紧凑,胫色、肤色等符合品系要求个体,淘汰公鸡起冠迟个体,以及有体格缺陷、发育不良的个体。
1.2.2.3 11 周龄公鸡选择
公鸡体重、胫长和胫围测定,根据测定情况淘汰不达要求的个体。
1.2.2.4 13 周龄母鸡选择
母鸡体重、胫长和胫围测定,根据测定情况淘汰不达要求个体。
1.2.2.5 18 周龄体重、胫长、胫围整齐度选择
全群个体测定,淘汰不符合要求个体,在此基础上选留健康、被毛紧凑均一、骨骼坚实无变形、冠髯大而鲜红,羽色、肤色和胫色符合品系要求的个体。公鸡要求性反射良好,母鸡要求耻骨松软。
1.2.2.6 20 周龄疾病净化
淘汰鸡白痢沙门菌阳性个体。
1.2.2.7 23 周龄(性成熟)公鸡
选择选留精液量多、颜色呈乳白色,精子密度大、活力高的公鸡。
1.2.2.8 43 周龄选择
统计 300 日龄家系平均产蛋数。母鸡根据开产日龄、43 周龄产蛋数、蛋重及孵化性能等指标,采用家系和个体相结合的选种方法,确定入选家系和个体。母鸡选留产蛋数超过平均数的家系,公鸡的选留主要集中在家系产蛋平均数在前 10 位的家系中选留。父系母鸡主要淘汰体重过大或过小和产蛋偏低的个体,公鸡除了淘汰体重过大或过小的个体外,还结合采精量、精子活力等进行选择。
通过随机交配方法组建继代核心群,建立40 家以上的新家系。并根据系谱检查,避免出现近亲交配。
1.2.3 分子辅助选择
1.2.3.1 三黄鸡产蛋性能相关 SNPs 的鉴定研究
共分析了 189 个样品,100 个高产蛋鸡和89 个低产蛋鸡,根据数据库中的 SNP 信息及前人研究报道的结果,选择了 12 个候选基因,41个 SNP 位点,利用飞行时间质谱对选择的 SNP位点行了检测。
1.2.3.2代次之间的遗传距离及遗传相似性分析
对桂凤二号黄鸡父母代和商品代进行抽样采血(每个代次公母各 20 只)、基因检测,根据基因扫描图,整理 2 个次代这 18 对微卫星座位等位基因数据,利用 POP32 生物软件进行分析,得到不同品种不同位点的等位基因频率、等位基因数、有效等位基因数、杂合度和多态信息含量(PIC)。分析 2 个代次之间的遗传距离及遗传相似性;为品系选育和配套制种提供依据。
1.2.3.3 利用 PCR 技术对矮脚基因的检测
在参皇鸡 1 号配套系培育过程中,为了剔除矮脚鸡群中的杂合子个体,利用 PCR 技术将检测到的杂合子鸡剔除掉,余下的全部为纯合子鸡,纯合子鸡在后代繁殖过程中就不会出现性状分离,使得鸡群脚胫长短一致,体重等方面的均匀度一致。
1.2.4 制种模式
“桂凤二号黄鸡”配套系以 B 系为父本,X系为母本生产商品代。
古典鸡以 B 系为父本,E 系为母本生产商品代。
参皇鸡 1 号采用三系配套:201 ×(317×202♀)♀。
黎村黄鸡以 B 系为父本,C 系为母本生产商品代。
1.2.5 核心群的疫病净化与控制措施
1.2.5.1 严格执行生物安全措施
1.2.5.2 主要疫病的监测
对禽流感、新城疫、传染性法氏囊病和马立克氏病等主要传染病进行抗体监测,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
1.2.5.3 鸡白痢的净化
按照“检测 – 淘汰 / 隔离 – 检测 – 淘汰 /隔离”的程序,按照《鸡伤寒和鸡白痢诊断技术》(NY/T536-2002)中规定的全血平板凝集试验方法,对核心群母鸡开产前连续检疫 2 次,每次间隔 2 周,种公鸡每 2 个月检疫 1 次, 每次检出的阳性鸡淘汰。阴性群每隔半年检疫 1 次,若仍为阴性可每年检疫 1 次,阳性率控制在 0.3%以下,生产群分别于开产前和产蛋高峰期过后检疫。同时加强消毒和提高饲养管理水平等综合措施以达到净化。
1.2.6 高效繁育和生态养殖技术措施
1.2.6.1 推广优质鸡专用饲料配方
根据品种的生长发育规律及性能特点科学配制日粮,满足各阶段的营养需要。同时以添加微生态制剂、有机酸或中草药取代抗生素。
1.2.6.2 推广使用球虫疫苗防控球虫病
小型优质鸡多以放养为主,球虫病是养鸡过程中主要疾病之一,目前多以药物预防为主,而当前为了满足无公害健康养殖的要求,适应未来养殖的发展趋势,采用免疫方法控制球虫病,在鸡苗 5 日龄进行免疫接种。
1.2.6.3 种养生态循环模式
在岑溪外贸鸡场有限公司基地建成鸡粪发酵场所 2 hm 2 ,标准栏舍 15 栋。进行标准化养鸡—鸡粪发酵后,种菜—青菜喂鸡的生态循环模式示范。
1.2.6.4 优质鸡发酵床养殖
利用有益微生物进行培养、扩繁,形成有相当活力的微生物母种,再按一定配方将微生物母种与一定量的辅助材料和活性剂混合,形成有机垫料。在按照一定要求设计的鸡舍里垫上有机垫料,鸡的排泄物被有机垫料里的微生物迅速降解,从而实现零排放、零污染。
关键技术包括发酵床栏舍的建筑要求,发酵床的制作,发酵菌种及垫料原料的选择,料菌配比及发酵条件,日常操作要点。该项技术首次在广西优质鸡中大规模推广应用。
1.2.6.5 林下养鸡
关键技术包括林地选择,单位面积适宜承载量、群体数量及放养模式,鸡品种选择,栏舍与设施,日粮搭配及营养水平;育雏期的饲养管理,放牧期的饲养管理,产品质量安全的监控,养殖生物安全及疫病防控。
2、选育进展及分析
2.1 桂凤二号黄鸡品系选育进展及分析
2.1.1 B 系选育进展及分析
2.1.1.1 B 系 10 周龄体重
B 系公母鸡 10 周龄体重和均匀度均有显著改善。公鸡体重由 0 世代 900.0 g 提高到 7 世代 1 106.0 g,变异系数由 11.2%降低到 7.2%;母鸡体重由 0 世代 848.0 g 提高到 932.0 g,变异系数由 10.1%降低到 8.0%。B 系公母鸡各世代 10周龄体重测定情况见表 1、表 2。
2.1.1.2 繁殖性能选育进展
B 系作为父系,重点选择体重、群体均匀度、受精率和精液质量,没有对产蛋性能进行强化选择。与 0 世代相比,开产日龄有所提前,开产蛋重明显增大,43 周龄蛋重增加了 2 g 左右。7 世代 43 周龄产蛋数和 56 周龄产蛋数差异不显著。种蛋受精率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从 0 世代87.7%提高到 7 世代 95.0%。B 系 0~7 世代繁殖性能选育进展见表 3。
2.1.2 X 系选育进展及分析
2.1.2.1 X 系 10 周龄体重
X 系公母鸡 10 周龄体重选育前后均差异不大,但均匀度得到显著改善,公鸡体重变异系数由 0 世代 10.2%降低到 7 世代 7.74%;母鸡体重变异系数由 10.7%降低到 8.2%。X 系公母鸡10 周龄体重各世代测定情况见表 4、表 5。
2.1.2.2 繁殖性能进展
X 系开产体重、开产蛋重和 43 周蛋重差异不显著;开产日龄提前 3 天,43、56 周龄产蛋数提高显著,分别由一世代的 101 个和 148 个提高到 110 个和 155 个。X 系繁殖性能选育进展见表 6。
2.2 参皇鸡 1 号品系选育进展及分析
2.2.1 201 系
经过 5 个世代的选育,繁殖性能遗传进展显著,体型外貌趋于一致,且能够稳定遗传。生长发育方面,公母平均体重和变异系数在各世代均有较大改善:18 周龄公鸡变异系数由10.8%降低到 8.36%;18 周龄母鸡变异系数由11.18%降低到 8.54%。18 周龄公鸡体重增加了140.68 g,母鸡体重增加了 119.03 g。
繁殖性能方面,开产日龄由 0 世代 150 天提前到 5 世代的 143 天,提前 7 天;66 周龄入舍鸡产蛋数由 0 世代的 154 个提高到 5 世代的161 个,提高 7 个;受精率由 0 世代的 90.22%提高到 5 世代的 94.32%;受精蛋孵化率由 0 世代87.78%提高到 5 世代的 91.77%。同时,育雏育成期和产蛋期的生活力也逐渐提高,见表 7。
2.2.2 317 系
经 5 个世代持续选育,体型外貌趋于一致,繁殖性能遗传进展显著,且能够稳定遗传。生长发育方面,公母平均体重和变异系数在各世代均有较大改善:18 周龄公鸡变异系数由 11.03%降低到 8.36%;18 周龄母鸡变异系数由 10.89%降低到 8.58%。繁殖性能方面,开产日龄由 0 世代 152 天提前到 5 世代的 144 天,提前 8 天;66周龄入舍鸡产蛋数由 0 世代的 169 个提高到 5世代的 181 个,提高 12 个;受精率由 0 世代的90.22%提高到 5 世代的 94.32%;受精蛋孵化率由 0 世代 91.22%提高到 5 世代的 94.52%。同时,育雏育成期和产蛋期的生活力也逐渐提高,见表 8。
经过 5 个世代的选育,繁殖性能遗传进展显著,体型外貌趋于一致,且能够稳定遗传。生长发育方面,公母平均体重和变异系数在各世代均有较大改善:18 周龄公鸡变异系数由 11.3降低到 8.37;18 周龄母鸡变异系数由 11.19 降低到 8.44。繁殖性能方面,开产日龄由 0 世代151 天提前到 5 世代的 147 天,提前 6 天;66 周龄入舍鸡产蛋数由 0 世代的 159 个提高到 5 世代的 175 个,提高 15 个;受精率由 0 世代的89.6%提高到 5 世代的 94.1%;受精蛋孵化率由0 世代 87.18%提高到 5 世代的 91.56%。同时,育雏育成期和产蛋期的生活力也逐渐提高,见表 9。
2.3 古典鸡选育结果
2.3.1 特征与开产
选育出的古典鸡蛋用型品系的外貌特征和肉质与原来的肉鸡型古典鸡相比没有改变,成年母鸡的平均体重为 1.281 kg,母鸡在夏季的平均开产日龄为 144 天,在冬季的平均开产日龄为 152 天,全年的平均开产日龄为 147 天。
2.3.2 产蛋情况
7 世代家系选育选留母鸡 B 系 1 552 只、E系 1 529 只。产蛋 250 天,产蛋率≥50%的母鸡:1 931 只,占 62.67%。其中 B 系产蛋率≥50%的个体 996 只,占总体的 64.18%;产蛋率≥60%的个体 327 只,占总体的 21.07%;产蛋率≥70%的个体 21 只,占总体的 1.35%。E 系产蛋率≥50%的个体 935 只,占总体的 61.15%;产蛋率≥60%的个体 317 只,占总体的 20.73%;产蛋率≥70%的个体 37 只,占总体的 2.42%。
2.4 黎村黄鸡选育进展
2.4.1 B 系体重选育进展
经过 7 个世代的选育,B 系公母鸡 8 周龄体重均取得较大的进展,均匀度具有显著改善。公鸡 体 重由 641.4 g 提高 到 795.9 g,提 高24.09%;变异系数也由 12.2%降低到 6.5%;母鸡体重由 527.4 g 提高到 629.8 g,提高 19.42%,变异系数也由 11.9%降低到 6.1(见表 10)。
2.4.2 C 系体重选育进展
经 7 个世代选育,C 系公鸡 8 周龄体重提高 10.3%,变异系数由 11.3%降低到 6.7%;母鸡8 周龄体重选前选后基本相同,变异系数由13.1%降低到 7.3%。结果表明 8 周龄体重均匀度的选育效果非常显著(见表 11)。
从以上结果可知,黎村黄鸡经过选育,已建立了 7 个世代的群体系谱,后 3 个世代的外貌和生产性能基本稳定,群体变异系数全部在10%以内。
2.4.3 繁殖性能选育进展
经 7 个世代选育,B 系、C 系主要经济性状的选育取得显著的进展,受精率、孵化率和育成率有相应的提高。B 系开产体重提高 9.23%,43周龄产蛋数提高 8.85%,66 周龄产蛋数提高3.49%(见表 12);C 系开产体重提高 7.36%,43周龄产蛋数提高 15.8%,66 周龄产蛋数提高6.6%(见表 13)。
2.5 分子检测结果及分析
2.5.1 参皇 1 号矮脚基因检测结果及分析
利用 PCR 技术从 64 只矮脚黄羽肉鸡中筛选到 51 只矮小纯合子鸡,纯合子频率为79.69%,其余 13 只为矮小杂合子鸡,杂合子频率为 20.31%,如表 14 所示。
把用 PCR 技术筛选出来的杂合子鸡淘汰,这样在下一代就不会出现基因型的分离,也就不会有性状分离现象。该矮小鸡的分子诊断技术可加快淘汰矮小杂合子和非含有矮小基因的个体鸡,不仅可以提高体重、胫长等方面的均匀度,提高商品苗整体质量,加快育种进展,省时省力,更有利于矮小鸡的生产推广。
2.5.2 桂凤二号黄鸡两次代遗传多样性检测结果及分析
2.5.2.1 父母代检测结果
18 个微卫星位点在父母代共出现 102 个等位基因,平均每个位点有 5.67 个等位基因和2.95 个有效等位基因 。 18 个 位 点 除 了 位点属于低度多态性外,其他的 17个位点属于中度多态性和高度多态性 (当PIC<0.25,该位点为低度多态性位点;0.25<PIC<0.5 时,该位点为中度多态性位点;PIC>0.5 时,该位点为高度多态性位点)。群体平均观察杂合度为 0.5681,Nei’s 杂合度为 0.6009,多态信息含量为 0.5555,说明父母代的遗传多样性比较丰富。
2.5.2.2 商品代检测结果
18 个微卫星位点在父父母代共出现 101 个等位基因,平均每个位点有 5.61 个等位基因和2.95 个有效等位基因。18 个位点分属于中度多态性和高度多态性。群体平均观察杂合度为0.5694,Nei’s 杂合度为 0.6235,多态信息含量为 0.5712,说明商品代的遗传多样性比较丰富。
2.5.2.3 种群检测结果
18 个微卫星位点在群体中共出现 114 个等位基因,平均每个位点有 6.33 个等位基因和3.00 个有效等位基因。18 个位点属于中度多态性和高度多态性。群体平均观察杂合度为0.5694,Nei’s 杂合度为 0.6229,多态信息含量为 0.5755,说明本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比较丰富。
2 个次代之间的遗传距离为 0.0564,遗传
相似性为 0.9451;群体水平上遗传变异为1.72%,其余 98.28%的遗传变异则存在于群体内个体之间,说明群体间(父母代和商品代)的遗传变异比较小。
检测结果表明:桂凤二号黄鸡的 2 个次代的遗传多样性比较丰富,另外群体之间的变异比较小,商品代能够很好地保留父母代的主要特点。
2.5.3 三黄鸡产蛋性能相关 SNPs 的鉴定结果
对 12 个候选基因,41 个 SNP 位点的检测结果显示,41 个 SNPs 位点中,有 20 个位点不存在多态性,有 21 个位点存在多态性。对存在多态性位点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进行了分析,发现其中有 10 个位点的基因和基因型频率在高产和低产蛋组差异显著(P3、产业化情况
3.1 桂凤二号黄鸡配套系示范基地建设及产业化开发
分别在小平山种鸡场、大平山种鸡场、横岭鸡场、广东鹤山种鸡场,以及广西玉林、柳州、来宾、南宁、钦州,广东、浙江、重庆、福建、云南等地进行“桂凤二号黄鸡”新品种及高效健康养殖技术示范推广,结果表明:该配套系商品代毛色纯黄、整齐度高、个体均匀、体型体重适中、肉质好和饲养成活率高,效益显著。
近年来,在肉鸡屠宰加工和品牌创建方面也进行了探索,先后创办了全上品餐饮连锁店,研发了金大叔系列加工产品,其中金大叔土三黄鸡荣获“广西优质名牌鸡”、金大叔桂皇鸡荣获“金牌名鸡”、金大叔土鸡蛋荣获“广西名牌产品”称号。
3.2 参皇鸡 1 号配套系示范基地建设及产业化开发
以“公司 + 基地 + 农户”的产业化发展模式,在广西玉林市、桂林市,广东开平市等地的农村发展合作养殖户养鸡。优质的服务,实实在在的利益使三黄鸡养户迅速增加,集团至今已发展养殖户 8 100 户。市场反馈:该配套系父母代种鸡属于矮小型,耗料少,比正常型节粮约20%,易于饲养,生产性能稳定,繁殖能力好;商品代肉鸡属于正常型,适应“公司 + 农户”的放养模式,成活率高,饲料报酬适中,同时肉鸡毛色纯黄,均匀度好,体型体重适中,肉质鲜美,符合两广地区绝大部分消费者的习俗,深受好评,养殖效益相对较高。
3.3 古典鸡示范基地建设及产业化开发
在岑溪市 13 个乡镇发展 1 500 个农户饲养古典鸡;年出栏肉鸡 300 万只以上;并在各地开发了古典鸡系列饭店,目前已有 400 多家加盟连锁店。3.4 黎村黄鸡示范基地建设及产业化开发
年饲养父母代种鸡 60 万套,在广西、广东、福建、江西、浙江、湖南和湖北等地区推广鸡苗7 000 万只。建立肉鸡养殖基地饲养商品肉鸡,并采取“公司 + 农户”生产模式,直接或间接带动农户 2 000 多户,出栏肉鸡 180 万只。
4、主要技术创新点
4.1 种质资源利用
创新性地利用广西三黄鸡种质资源进行专门化品系的选育和杂交配套,培育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配套系,配套系在保持原有肉质风味的前提下,生产性能和群体整齐度等育种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1) “桂凤二号黄鸡”配套系以消费需求为主要选育方向,以优质鸡的基本要求为主要选育标准,选育过程中通过合理分配各性状的选择权重(父系侧重选择性早熟和胸腿肌,母系侧重选择产蛋性能),成功选育“桂凤二号黄鸡”配套系,其父母代种鸡、商品代肉鸡具有明显的市场优势。
(2) “参皇鸡 1 号”配套系利用了矮小型鸡体型小、耗料少、饲养密度高等优点,将性连锁矮小基因应用于优质黄羽肉鸡生产中,培育的配套系父母代种鸡饲料消耗低,商品代肉鸡生长速度适中,整齐度高,抗病力强,销售价格与传统的广西三黄鸡基本持平。这是优质型黄羽肉鸡品种培育的突破,对广西三黄鸡进一步的开发利用及产业提升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
(3) “黎村黄鸡”配套系选用广西三黄鸡和霞烟鸡各自的特色,培育了肉质优良的黎村黄鸡配套系,成功提高了产蛋量、生长速度及饲养成本等综合性能。广西三黄鸡肉鸡的口感在广西受欢迎,霞烟鸡肌肉脂肪含量高,具有特殊的风味。配套系中霞烟鸡血统占 25%,这样出来的商品肉鸡不但保留了三黄鸡的体型外貌,同时增加了肉质风味,产品更受欢迎。
4.2 分子辅助选择技术应用
通过对矮脚基因检测、产蛋性能相关 SNPs的鉴定、两个次代之间的遗传距离及遗传相似性分析等,将分子辅助选择技术应用于配套系培育,进一步提高了选育进展和准确度。比如产蛋性能,是家禽生产中的重要经济性状,但因产蛋性能的遗传力较低,用传统的方法难以提高产蛋量。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可提高个体选择的准确性。又如矮小品系中杂合子个体的剔除,采用传统的测交方法进程缓慢,耗时费力,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矮小基因在鸡育种中的应用,利用 PCR 技术检测性连锁矮小鸡,该方法的应用将极大加快和推动广西优质肉鸡的育种进程。
4.3 繁育与养殖推广
按高标准要求建设三黄鸡高效繁育及健康养殖示范基地,环境、设施和饲养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其中参皇集团和岑溪外贸鸡场有限公司两个基地获得了广西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春茂、参皇和岑溪 3 个基地 2016 年核心群白痢阳性率分别为 0.29%、0.25%和 0.15%;种鸡全程死淘率分别为 9.23% 、7.27% 和8.04%;平均产蛋率分别为 50.23%、54.53%和50.98%。
4.4 组织、专用饲料及球虫病防制
创新性地集成示范了优质鸡专用饲料配方、使用球虫疫苗防控球虫病、种养生态循环模式、优质鸡发酵床养殖、林下养鸡等高效繁育和生态养殖技术。
4.5 饲养模式与品牌
采用“公司 + 基地 + 农户”、古典鸡饭店连锁加盟、开发金大叔系列加工产品和创建品牌等模式促进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作者:韦凤英1 ,吴强 1 ,邓继贤 1 ,杨福剑 2 ,陈训 3 ,陈建波 4 ,祝春三 3(1.广西畜牧研究所,南宁 ;2.广西参皇养殖集团有限公司,广西玉林 ;3. 广西春茂农牧集团有限公司,广西兴业 ;4.广西岑溪市外贸鸡场有限公司,广西岑溪 ;5.广西祝氏农牧有限公司,广西容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