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束首先我们来看看这样一个现实,大学生就业现状:高校毕业生是人才市场上非常重要的人力资源,近年,随着高校大规模的扩招,在校大学生人数急剧上升,毕业生人数也逐年增加,随之而来的就是毕业生就业问题。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以来就是社会上关注的焦点问题,但作为吸收大学毕业生就业的主力军:企业,则较受冷落,很少有把关注的焦点聚焦到企业,征询企业对毕业生的看法或总结企业的聘人之道。事实上,在毕业生和企业之间缺少有效的沟通渠道,企业的用人标准、企业人才的选择条件没有在有效的时间的传递给大学生,大学生的培养缺乏市场导向,这方面高校作为培养大学生的主体,并没有起到积极的作用。高校在指导大学生就业上远远滞后于大学生及企业的对其的要求,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毕业生顺利就业。(一)大学生对自主创业的形势有一定的了解,大部分人对此态度积极。据调查,4%的人认为非常困难,形势十分严峻;37%的人认为比较困难,但仍然有机会;48%的人认为大学生自主创业能力具备,在政府支持下,创业还是一条光明的道路;11%的人认为创业形势一片大好,大学生自主创业是最好的发展之路。21世纪的今天,大学生不再是几十年前那样稀罕了,甚至已经供过于求。
所以不是每一个人都可以找到称心如意的工作,加上经济危机的冲击,找工作更增加了几分挑战性,大部分人希望在比较良好的自身能力和政府支持等主客观条件下,能够成功地自主创业,施展才华,实现理想。(二)大学生进行自主创业是有源头的。调查中的绝大部分学生是有自主创业想法的,对自主创业比较感兴趣的人数占了60%。而且创业的想法不是凭空出现的,就像人类不是一出生就会走路一样。在这些存在创业想法的人当中,正是由于受到某些事物的影响才有了这样的想法。家庭和朋友的力量是不可忽视的,许多人由于上辈人创业成功经验的触动再加上家人思想的灌输,自主创业的想法就越来越坚定。此外,国家的政策支持,媒体关于创业者成功经验的报道,让更多的人有了跃跃欲试的冲动。(三)虽然很多大学生对创业有比较浓厚的兴趣,不过每个人对创业概念的理解是不同的,有的人认为开办一个公司(企业)才是创业,有的人觉得是要开发一项前沿的科技项目,更多的人认为只要开创一份事业都可以叫做创业,创业不一定要对创业有很明确的概念,只要能够创造更多的财富、价值,并实现某种追求或目标。(四)创业与专业有何关系?一些企业的老总,大学所读的专业与创业的行业毫无关系,现在也成为全国明星企业;一些报道的研究生休学做垃圾生意更不要讲专业。
这些实例往往给大学生带来一些困扰,这不得不让大学生因专业为创业而思考。经调查,26%的学生认为所学专业与创业密切相关,53%的学生认为所学专业与创业有关系但不大,18%的学生认为所学专业与创业基本没关系,认为所学专业与创业完全没有关系的仅占调查人数的3%。数据显示,认为所学专业与创业关系不大的学生始终占多数。某专家指出,认为所学专业最好能与专业挂钩,从基层做起,因为专业往往是毕业生所擅长的。如此表明,专业是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一个条件,不过不应将其作为束缚自己的绳索,而应放远眼光,拓宽知识面,发展良好人际关系,提高自身素质。又到一年开学时,当高考学子步入梦想的大学,安静的校园迎来了一次跳跃。同时预示着毕业的学长学姐真正离开了学校的港湾。初入社会,该如何抉择?一腔热血,该如何挥当社会的残酷竞争,物价的快速上涨再一次打击了他们,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了创业,肆意挥洒着他们的青春和热血。这是一次勇者的追求。但创业路上布满艰辛荆棘,他们该如何应对?创业方向的迷茫,该如何铲除?初次创业究竟还面临怎样的问题?无一不在困惑着他们。年轻就是最好的资本。大学生创业有着其先天的青春优势,他们是一个比较活跃,激情无限的群体。
只有将激情写入创业,才能谱出动听的曲调。而创业方向的选择无疑是个开端。一个好的开始往往是至关重要的。在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背景下,各地政府纷纷出台了鼓励大学生创业的政策和措施,然而,纵观眼下大学生创业成果,我们不难发现,成少败多。成都某高校食品科学系6名研究生筹资20万元开了一家”六味面馆”。第一家店还未开张,6位股东已经把目光放到了两年之后,他们激情满怀地准备在两年内在成都开20锁店。但由于管理不善和经营欠佳,仅4个多月后,第一家店就挂牌转让。名学生看到一个保健品的招商广告后认为,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保健品市场潜力巨大。如果有100万人购买,每件产品只赚10元,就是1000万元的利润。于是他们迅速联系了招商者,买回了100件产品“试水”。但一个月只卖出10多件。通过咨询,他们才知道一个新的保健品面世需要巨额的广告宣传费。最终创业计划胎死从以上的案例中,我们不难看出,大学生充满了创业的激情,但由于缺乏对自身实力的认识和对市场的认知,极易导致创业失败。而与此同时,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大学生创业成功者在选择项目时多十分理性,长春理工大学一名女研究生创立的“蝶而喜铺”,以婚庆上独特的包装为对象,成本少、创意新,短短的一年时间便赚到了创业的第一桶金,成为长春市大学生创业成功的典范。
所以找准入点是大学生创业成功的关键。要着力培养敏锐的市场眼光,从开发身边可利用的资源起步创业;要选择和规划好有前景的创业项目,组建思想性格、能力素质互补的创业团队;要设计鼓舞人心、导引行为的企业文化,根据自身特点,找准切入点,才能闯出一片真正适合自己的新天地。有意在这一领域创业的大学生,可积极参加各类创业大赛,获得脱颖而出的机会,同时吸引风险投资。推荐商机:软件开发、网页制作、网络服务、手机开发等。智力是大学生创业的资本,在智力服务领域创业,更容易赚到“第一桶金”。此类智力服务创业项目成本较低,一张桌子、一部电话就可开业。推荐商机:家教、家教中介、设计工作室、翻译事务所等。选择启动资金不多、人手配备要求不高的连锁项目,从小本经营开始为宜;此外,最好选择运营时间在5年以上、拥10家以上连锁店的成熟品牌。推荐商机:快餐业、家政服务、校大学生开店,一方面可充分利用高校的学生顾客资源;另一方面,由于熟悉同龄人的消费习惯,因此入门较为容易。推广工作很重要,需要经常在校园里张贴广告或和社团联办活动,才能广为人知。推荐商机:高校内部或周边地区的餐厅、咖啡屋、美发屋、文具店、书店等。综上所述,大学生创业要尽量将创业资金数额减到最低。
选择那些只需要少许现金,并能充分实现个人才华和专长的事业做起,给自己一个经验积累和资本累积的过程。此外,眼下,国家对大学生创业出台了很多优惠政策和措施,涉及融资、开业、税收、创业培训、创业指导等诸多方面,对打算创业的大学生来说,了解这些政策,才能走好创业的第一步。拥有了一个值得憧憬的创业方向,谱写了一份完整的创业计划,大学生创业的道路将会顺畅很多。但也绝非是一路平坦,仍然会有一些问题伴随着他们。接下来我们简单探讨一些问题。问题一政策与创业不接轨?广东金融学院金融系2005级的男生小谢,一直希望毕业后能创办一家网络公司,建成一个为海峡两岸经济文化交流提供信息和平台的网站,为此他专门到网易等大型门户网站长 期实习。但是目前临近毕业的小谢却十分苦恼,他对记者 说:“我十分想借助一些优惠政策来降低创业成本,可是学校 从来不宣传这些政策,就算我知道了也不清楚如何去办理”。 小谢的无奈表明,众多扶持创业的利好政策与那些有志于创 业的大学生们并没有完全“接轨”。 12月,团省委面向全省39 所高校共 3900 名大三大 四学生进行的创业情况抽样调查显示:67.62%的同学有创业 意愿。但与大学生日趋强烈的创业意愿相比,由于缺少创业资 金、创业场地、扶持政策和创业实践经验等原因,大学生的创 业率依然很低,创业项目成功实现成果产业化的比例也非常 据专业从事高等教育和人力资源研究的公司———麦可思人力资源信息管理咨询公司调查,广东 2007 届高校毕业生只 564人自主创业,仅占已就业毕业生总数的 0.25%。
其实 为扶持大学生创业,政府部门也不断出台扶持政策。但是这些 利好的政策,给大多数同学提起来,他们都表示“蒙喳喳”。 问题二小额贷款不易贷 奔走两个多月,等候了半年多,2006届毕业生李敏刚通过他 所在街道申请的小额贷款仍然没有被受理。 毕业于广东工业大学设计专业的李敏刚,为开办一家珠宝饰品店,找亲戚朋友东挪西凑,已先期投入 万元,可开店的资金缺口仍很大。去年7 月初,小李在媒体上看到有关大学生自 主创业小额贷款的报道。他查询网上相关信息后,找有关部门 办了一张失业证,再找到他所在的街道办事处向海珠区劳动 局申请,希望以失业人员名义申请小额贷款未获批准。劳动部 门虽然批准了,但申请送到一家发放小额贷款的银行,半年过 去了仍然没有一点音讯。 日前,记者在广州市劳动局了解到大学生小额贷款优惠政策自2005 年实施以来,至今很少贷出。 在就业压力逐年趋紧的大势下,一边是大学生自主创业者日益增多,求“钱”若渴;一边是政府专项贷款少人问津,资源 闲置。症结何在?为何政府提供的小额贷款优惠却不能为大 学生带来真正利好? 广州市劳动保障局培训就业处处长马见效说,大学生创业小额贷款难贷出还因为贷款的瓶颈并没有突破。
比如说,小额 贷款规定,贷款主要是创办个体经营项目或合伙经营项目。 但如果大学生创办了科技公司就不能申请小额贷款了。还有小额贷款规定,要先办企业才能申请贷款,但办企业先得办 执照租场地,按一月租金两月押金规定,办执照成本就得好几 万,这几万元的启动资金难倒了不少创业的大学生。 广州市劳动局就业中心刘方主任说,广州创业的应届大学10 毕业生不足毕业生总数的 1%。资金不足是制约大学生创业 的主要瓶颈。调查显示,有 73.47%的大学生所能承受的自主 创业资金不足 10 万元;61.63%的大学生认为“缺乏启动资 金”是创业的最大障碍。 中山大学就业指导中心副主任王尔新举例说,政府财政并没有设立专项资金来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小额无息贷款,也没 有吸引广大的社会资本来参与这项事业,“目前仅有少量有意 识的企业设立了零星的大学生创业基金项目,但相对创业群 体所需的资金来说,简直就是„杯水车薪‟ 问题三创业能力和意识有待加强 其实,大学生创业也有非常成功的,这些佼佼者往往是在上大学时就有意识好培养自己的创业能力和意识。 罗淞元是南方医科大学2005 级中西医临床医学的学 生,2007 年与好友陈嵩等12 个人组建了“客粥求健”团队参与 挑战杯创业大赛,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
“我们经过市场调查发现,很多白领处于亚健康状态,广州市民有中医食疗传统,中医养生观念浓厚。我们团队大部分是学 中医的,中医认为药食同源,能不能在我们日常喝的粥里加入 一些中药材,增强粥的养生功效?”团队成员陈嵩这一想法马 上得到认同,于是大家着手准备,进行了“挑战杯”立项。 “说实话,我们这个项目是一路乘着末班车进入决赛的,不想居然拿了2008 年挑战杯的金奖。”罗淞元谈起“客粥求健”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