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一个月,记者两次采访许海峰。2月初,记者探访杭州市拱墅区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许海峰忙个不停,几乎没有坐下来的时候。这次给他打电话,电话那头的他依旧忙碌:“正在给隔离的老太太找换洗衣服呢!哪儿都买不到合适的。”
不久前,记者再度来到这里,许海峰这个杭州市拱墅区半山街道党工委委员,完全成了观察点里得心应手的“大管家”。短短20多天,许海峰坦言很辛苦,但看到人们解除隔离,从这里健健康康走出去,他觉得,这一切都值了。
走进拱墅区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首先映入记者眼帘的,是挂在工作台后的一面鲜红党旗。1月26日,许海峰进驻观察点当天,就向拱墅区卫健局相关负责人建议,成立全区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临时党支部。他被任命为临时党支部副书记。
“所有工作人员都是主动报名,从各个单位抽调而来,急需把大家拧成一股绳。”许海峰有10年党龄,他直觉地认为,发挥党支部的力量,无疑是最快的方法。
于是,在这面党旗下,每天上午9时,临时党支部都会召开例会,4个工作组轮流交流工作经验,明确当天重点任务,确保精准调度。
“过程说说简单,最开始的时候,天天焦头烂额。”许海峰说,刚入驻的时候,体温计、口罩、防护服等医疗物资非常紧张。“我们找熟悉的企业帮忙去调货,或者通过红十字会募集,后面都是我和同事一箱箱扛回来的。”
现在,整个观察点的物资保障和流程制度都比较稳定了,许海峰可以拍着胸脯保证,现在来人不慌了。
怎样让隔离人员放宽心?许海峰想到的是,尽量满足他们的个性化需求,用温情弥补隔离的距离。
到目前为止,一位85岁老太太是拱墅区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接收的年纪最大的医学观察对象。老人年纪大了难免比较固执,怎样保证隔离到位又身心愉悦?许海峰一开始有点忐忑。
“我们医护人员去了解老太太的需求,有难题就转到我这里。”许海峰告诉记者,结果他马上接到了一个难题:老太太出门匆忙忘了带换洗衣物,需要置办一套。
“我们先是到附近开门的超市里找,没有适合的。”许海峰想起来,自己萧山老家村里有个裁缝可以帮忙现做,“做好了洗一洗就能穿。”结果老太太的女儿觉得不太合适,没有要。“最后我们还去网购了,没想到货还没到,老太太就已经隔离期满了。”虽然最终没帮上忙,但老太太对观察点的生活很满意。
一天两次慰问电话,一日三餐翻着花样送到房间门口,元宵节还为所有人准备汤圆;有观察对象的孩子要写作业,许海峰等人也给专门备了草稿纸……许海峰习惯把入住观察点的医学观察对象称为“客人”:“医护人员从专业角度进行照料,我们就多点生活上的关心关爱。”
与第一次来观察点不同,记者发现,观察点一楼大厅里,多了一张乒乓球桌。
许海峰说,随着隔离观察人数开始持续下降,他和同事一起,把半山街道活动中心的一张乒乓球桌搬进这里,轮到休息的工作人员,就会在球桌上挥几把拍子。“让大家空时锻炼身体,好迎接攻坚挑战。”
笑声,常常在观察点大厅里响起。许海峰说,苦当然也是苦的,“一连20多天连轴转,最开始医疗物资紧缺的时候,我们的姑娘也有穿着尿不湿套防护服的日子。”但他告诉记者,不能让“苦”成为战斗在疫情一线医护人员的主情绪。“情绪一低沉,免疫力就容易下降。我们是个团队,少了谁都不行。”
李婉儿告诉记者,忙碌的时候,11个人组成的医疗团队几乎人人都睡眠不足。“许海峰就盯着我们,一有空档就安排轮休,还让我们多吃苹果喝牛奶,补充维生素。”
许海峰有一个想法,待到春暖花开,再次带着临时党支部,去看望和他们短暂相依的“客人”们。“或许那时,又会有好多好多精彩故事了。”
00